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國高等教育危機 對中國有警示

http://www.CRNTT.com   2010-05-04 11:33:55  


 
  但是,常青藤等私立名校畢竟不是美國高等教育的主流。要使低收入階層全面獲益,政府必須有配套的政策。自1965年以來,聯邦政府逐步推廣完善學生貸款制度,對教育貸款的利息進行封頂,並使許多學生在學期間免付利息。除此之外,各種民間機構、州政府等,也都加大了對低收入階層接受高等教育的資助。

  經過這樣三四十年的努力,美國高等教育的獎學金結構有了革命性的變化。一流名校不僅對低收入階層,甚至對中產階級也開始實施免費教育。也就是說,如果你家庭年收入達不到六七萬美元這道線(各校標準略有區別),上這些學校不僅不用繳納學費,而且連生活費和各種雜費都由學校支付。當然,能做到這一點的,目前還僅限於幾個頂尖的學校,另外有一批一流大學接近了這種"免費"的目標(至少基本保證了貧困生的免費教育)。不過,一般的公立大學通過政府的支持也能對低收入階層提供相當的財政資助。比如,根據對1999年重要的州立大學系統新生的數據分析,來自年收入最低的25%家庭的學生,平均所接受的獎學金不僅足以支付學費,而且還有將近3000美元的剩餘來支付生活費。當然,一個大學生一年的生活費和各種雜費並非3000美元可以支付,但除了貸款外,學生還有各種打工機會。

  看一看這樣的獎學金結構,很容易把美國的大學看成窮人的天堂。但是,另一面的數據則揭示了幾乎相反的現實。以截至2000年的數據統計,那些來自人口中收入最低的25%的階層、父母都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家庭的孩子,到26歲時拿到學士學位的比例僅為9%,而來自收入最高的25%的階層、至少有一位父母受過高等教育的家庭的孩子,到同樣年齡時則有68%拿到大學文憑。

  為什麼在以實現社會公平為目標的制度下,竟出現了如此不平等的現實?連如此慷慨的獎學金都改變不了這種不平等?在這方面,這次總評估給出了非常複雜的結論。

  教育不能脫離社會而孤立存在。教育的病症,往往是社會病症的延伸。美國是西方世界中貧富分化最大的國家之一,在教育公平上表現不如其他發達國家,也在情理之中。美國高等教育的不平等,主要根植於其義務教育和社會經濟的現實。美國以地方自治立國,高度分權。義務教育從一開始就屬於地方自治的範圍,資金多來自當地學區(一般以鎮為單位)的房地產稅。這種分散的財政體制,在大部分時間表現得比歐洲那種由中央官僚體系操控的集權制度要有效率得多。特別是美國早期社會非常均富,地方財政資源豐富,且居民的公共精神高揚,曾讓托克維爾感嘆不已。傾地方財力建設學校、圖書館等公共設施,一直是地方社會的時尚,甚至大家以此互相攀比。這也難怪美國的義務教育在19世紀後半期和20世紀初迅速超過了歐洲。但是,如今美國貧富分化日趨嚴重,貧富分居,富裕社區房地產價值非常高,稅源充足,教育經費非常多;貧困地區房價低,稅源枯竭,學校難以為繼。更何況奴隸制度和種族隔離的遺產仍滲透在當今社會中,使黑人和拉美裔教育程度甚低。這就把美國青少年教育的平均水平拉了下來。

  解決這一問題,需要一系列為大學所鞭長莫及的政策措施。這不僅包括改革義務教育,甚至涉及種族、貧困等深刻的社會問題。否則,無論大學如何強調教育平等,許多弱勢階層的子弟也很難達到大學的門檻。不過,大學並非完全無事可作。對於到達了大學門檻的學生,應該把誰優先請進來?大學的錄取是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促進了社會的平等?這是大學應關注的核心問題。

  基於上述結論,這次評估對美國高等教育的未來提出了幾項政策性建議。首先,根據種族平權"積極行動"的精神而針對黑人等少數族裔的優惠傾斜政策必須堅持。第二,對低收入階層的學生,在錄取上也應實行優惠的傾斜政策。第三,加大政府獎學金的投入,對低收入階層進行更充分的資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