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膠囊公寓,這個鬱悶的舞台

http://www.CRNTT.com   2010-04-30 13:35:30  


租住膠囊公寓的甘肅詩人孟小來。
 
  以前老擔心賠本,這下全京城的記者都扎堆採訪他,他信心百倍起來。“這回肯定能成功,不過我得看看再說了,現在倒不著急轉讓(專利)了。”

  隨著“膠囊公寓”知名度的上漲,新浪樂居也找上黃日新商談合作,最終,新浪網獲得了“全權負責運作”膠囊公寓的授權,在網上征集網友到六郎莊體驗“膠囊”生活。

  黃日新索性將8間膠囊公寓的鑰匙,一度交到新浪某編輯手中:“誰想體驗,就讓他先找你。”

住“膠囊”的租客

  一陣快跑,繞過臭氣撲鼻的公廁,經過進村處的小樹林,徑直向車站處奔去,25歲的張琪要趕最後一班公交車回西三環的白石橋。那裡有她的另一個住處。

  2006年從山西電大畢業後,父親早逝的張琪,告別陽泉的母親,只身一人來到北京。憑借2005年曾經在全國大學生電視廣告大賽山西賽區第一名的資歷,她順利獲得了在一家公關公司做房地產推介的工作機會。每月收入3000-4000元,白石橋每月房租800元,相對來說雖高了些,但努努力倒也能承受。

  張琪是膠囊公寓的一名志願體驗者。為節省房租開支,同時也想趕一把時髦,在論壇看到招募帖子後的4月3日,張琪和其他網友及新浪員工一道,來到了中關村附近的六郎莊。

  下了公交車,再步行幾十米,在村口一棟民工樓稍作停留後,直上三層。她第一次見到了“看起來像廁所、住進去像監獄”的膠囊公寓。

  幾名試住者寫下了當天的日志。“過家家”心態使得他們或多或少流露出對膠囊公寓過於浪漫的好感。來自沈陽的大學生孫常雲這樣說:“我想,在不久的將來,這也許會成為一種時尚,未來的中國,會迎來膠囊公寓時代。”

  不過,這幾個人,誰都沒有長住,唯獨張琪留了下來,成了第一個“膠囊”租客。她爽朗地笑著說,“覺得好玩,對自己也是一種極限考驗吧,看我能堅持多久。”

  4月10日這一天,張琪按每月350元的標準,押一付三將總計1400元房租交到了黃日新手中,而孟小來成為繼張琪之後,第二個正式租客。

  幾天後,我再次到六郎莊找張琪。這一回,張琪對公寓有些抱怨:空間太窄翻不開身,心情鬱悶;隔壁是民工,晚上很吵;房間陰冷;上廁所和洗澡不方便:不論早晚,上廁所都要下三樓去公廁蹲坑,洗澡在一樓,但僅有一個洗澡間,且只在規定時間開放;鐵皮上新刷的油漆,味道很濃,對身體有害。

  不時有同事和同學勸她別住了,她想了想,覺得有道理。她說,過一段時間,或許就會搬走。吃過晚飯後,她整理了一下床上的東西,鎖上門,拎起背包走出膠囊空間,回白石橋的住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