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去杠杆化 將是長期過程

http://www.CRNTT.com   2010-02-17 09:51:28  


當經濟走出危機影響後政府部門會加入“去杠杆化”進程
  中評社北京2月17日訊/危機伊始,經濟體系首先會遭受一波“去庫存化”的衝擊。但是,“去庫存化”結束,卻並不意味著經濟主體“去杠杆化”過程的結束。政府作為宏觀調控的部門,在危機期間必定會進行“加杠杆”的反周期操作。當經濟走出危機影響後,政府部門為恢復報表質量,也會加入“去杠杆化”進程,即刺激政策退出,或者,採取適當的通脹策略,隱性地改善報表質量。通常,兩種策略會兼而有之。因此,每當經濟從危機走向復甦時,經濟增長必定伴隨有程度不等的物價上漲。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胡月曉文章如是說。

  文章稱,2009年全球經濟的先降後升走勢,正是經濟體系去庫存結束後回補庫存的結果,中國由於政府部門“加杠杆”力度非常大,經濟回升的表現也就最強勁。但是,政府部門最終也會進入改善報表質量的進程。

  通常,“去杠杆”要經歷企業去杠杆(經濟去庫存)、居民去杠杆、政府去杠杆(政府推出)三個不同階段。“去杠杆”進程的第二階段主要表現為家庭部門的減債務。這意味著居民消費的下降,從而作為供給主體的企業的活動也必須做出調整。顯然,這一階段經濟的持續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依靠政府部門的繼續“加杠杆”,即要求政府繼續維持刺激性的宏觀調控措施。

  文章指出,歷史經驗表明,去杠杆化的過程是痛苦的,平均持續時間或許可能需要6至7年,初期會嚴重拖累GDP的增長。麥肯錫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降低總債務相對於GDP的水平,是個全球性難題,這個挑戰現在才剛剛開始。世界銀行在去年10月期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就指出,就一般國家而言,危機造成的中期產出損失達10%,延續時間長達7年。雖然中期產出損失並非不可避免,但“去杠杆化”的漫長過程,對經濟增長確實構成了挑戰。

  減債務過程對經濟的衝擊,在去杠杆的不同階段表現是不一樣的。企業的減債務,主要表現為企業由去庫存到補庫存的急劇逆轉,這一階段通常金融危機第一階段的表現,也是危機對經濟衝擊最為強烈的階段;接著將會迎來家庭部門的漫長減債務過程,這一過程中政府部門將伺機加入,但政府更可能採用溫和通脹的形式來消化債務。當前正處在由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過渡的時期。2010年的經濟增長,仍將是“去杠杆”過程中的反彈。

  市場其實不必擔心對刺激性政策會過早退出,因為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充分認識到了繼續維持激勵政策的重要性。即使有著馬約限制,債務率在不斷下降的歐盟,為鞏固經濟復甦的勢頭,在去年12月召開的歐盟首腦會議上,也依然作出了維持刺激性政策的決議。這意味著歐元區在危機期間突升的債務比率,不會導致政策的改變。經濟、金融形勢,使得歐盟不得不將《穩定與增長公約》的原則暫時擱置一邊。

  當前發達經濟體中家庭部門正在經歷的減債務進程,極大地降低了全球的消費需求,以致經濟增長的動力更加依賴政府支出的維持,以及企業新投資支出的增加。在全球投資支出重要性加強的情況下,培育新經濟(310358,基金吧)增長點、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等一系列為企業新支出打開空間的政策措施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各國都在為此而努力,如普遍地提出發展綠色經濟等。當然,政府也不忘通過醫療改革和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完善,減緩甚至逆轉居民的減債務過程,儘管很可能是徒勞的。

  美國居民修復家庭資產負債表的行為,將打破美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消費率的穩步增長趨勢。美國家庭負債比率自2008年季度達到高點後,即在危機的影響下快速下降,但目前仍處於遠離長期均衡水平的區域上限,仍會繼續下降。

  文章認為,發達國家較長時期內存在的“去杠杆化”進程,尤其是向來是世界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的美國,因為消費者“捂緊”錢包的行為,改變了全球經濟的需求格局。全球在寄希望於亞洲新興市場能夠接過發達國家需求的“接力棒”的同時,也在等待發達國家消費的復甦。因此,在度過金融危機的直接衝擊後,美國的消費會很快恢復,但受危機影響的“去杠杆化”進程將延續較長時間,即使企業的“去杠杆化”進程結束,家庭和政府的“去杠杆化”進程也將影響美國經濟的活力,所以,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將難以很快回到美國,新興市場也許要在較長的時期內擔當起經濟增長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