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中國改革的兩條政策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0-02-02 10:30:59  


鄭永年:GDP主義指導下的對社會的破壞必須得到扼制。
  中評社北京2月2日訊/“如果不能改變GDP主義的狀況,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社會領域被商品化和貨幣化。中國社會本來就很脆弱,但現在是越來越難以支撐自身。”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中國改革的兩條政策思路》,內容如下: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主體改革一直是經濟改革,政治和社會改革為輔。直到16大才把社會改革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社會改革的目標主要有三,一是解決單面向GDP主義留下來的深層次經濟和社會問題,二是為未來經濟增長尋找新的資源和增長方式,三是為未來的政治改革奠定一個堅實的社會制度基礎。

  儘管各方面在推進社會改革上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效果很不理想。GDP主義還是繼續盛行。從這些年的實踐來看,在GDP主義指導下,很多政策措施在穩定了經濟的同時使得社會不穩定化。或者說,經濟的增長是以犧牲社會而達成的。不可否認,有關方面每出台一個政策總是抱著良好的願望,只不過是政策的實踐往往和願望相悖。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就要從決策者的發展哲學或者指導思想層面來尋找。如果在指導思想方面出了問題,所制訂的政策很容易出問題,甚至走向反面。

GDP主義曾發生積極作用

  在目前的中國,主要存在著兩條政策思路。一條就是盛行多年的GDP主義。歷史地看,GDP主義在改革開放的特定歷史時期發生過積極的作用。GDP主義的核心就是用物質利益來刺激各級黨政官員在發展經濟方面的積極性。如果沒有物質利益引導,就很難衝破原來僵硬的體制的束縛。西方盛行的新自由主義,到了中國完美地體現為GDP主義。GDP主義首先進入經濟領域。市場機制的引入、民營化(不管其發生怎樣的問題)、新產權制度、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等經濟自由舉措,都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當GDP主義闖入中國社會領域的時候,就產生了無窮無盡的問題。說穿了,GDP主義就是要把中國社會貨幣化或者商品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