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朱雲鵬:東協加一挑戰大 須協力共舉

http://www.CRNTT.com   2009-11-09 13:41:13  


十加一關稅減讓即將開始,台灣必須有所應對。
  中評社台北11月9日訊/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今天在《聯合報》發表文章“再過五十天”。作者表示:“台灣要面臨的挑戰太多了,需要各界團結一致,共襄盛舉。”“我們誠摯地希望在台灣的兩岸政策方面,看到內鬥內耗的結束,看到協力共舉的開始。” 文章內容如下:
 
  再過五十天左右,就是年末,全世界準備迎接二○一○年元旦的來到。

  對東協“國家”而言,二○一○年元旦有特殊的意義。從這一天開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越南等東協“國家”,銷往中國大陸的大部分產品,開始適用零關稅。這是所謂“東協加一”,也就是大陸和東協“國家”所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中,屬於“早期收穫”關稅減讓的實現。

         東協加一 台灣產業居劣勢

  台灣有不少出口產業,從這一天開始,和東協的出口品相比,居於競爭上的劣勢。受到比較嚴重影響的有紡織纖維業、石化業和機械業。例如尼龍和五大泛用塑膠,對大陸出口分別占台灣總出口約四成六和七成;同樣的產品,東協如果報價一百元,台灣出口到大陸課百分之六點五的關稅,要賣一百零六元五角。機械業,出口到大陸占台灣總出口約一成五,面臨的關稅約百分之十五,東協賣一百元的,台灣要賣一百十五元。沒人會買貴的,最後當然是由廠商吸收,毛利因此會被大幅侵蝕。

  這些受影響大的產業多數是中上游原料或設備,並非偶然。目前亞洲的主要分工模式,是日本賣上游原材料到台灣,台灣將其製成半成品或中游原料,送到大陸加工成消費品,再外銷到歐美市場。東協加一的形成,對於台灣在這個分工體系裡的既有分量,會有削弱的力量。

              因應衝擊 須合作研商對策

  通常一個“國家”碰到這種外來的衝擊,會激發全國團結的意識,各界共同商討對策,並付諸實行。很可惜的,目前這樣的反應並沒有出現在台灣。大家一開始先從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經合協議”或ECFA)切入,而且已經形成對立。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可不可以先忘掉經合協議,先討論如何因應東協加一對台灣出口、產業和勞工就業的衝擊?我們希望各黨各派,都要提出可行的建議,也希望不同立場的智庫,合作研究可行的對策。

  當然,經合協議應是諸多可能選項中的一個,本身也需要被研究。台灣要克服東協加一對於出口的威脅,可以思考和大陸簽雙邊關稅協定,讓台灣產品享有和東協一樣的低關稅,但在WTO之下,單純這樣的協定是不合法的;除非,就像東協和中國大陸一樣,先有一個“架構協議”,也就是先擬好未來合作的“章節目錄”(即使沒有實質內容),然後先就部分產品的關稅,實施“早期收穫”,如此就符合WTO的規定。

                 自我突破 促進國際競爭力

  不過,也不應當把經合協議當作萬靈丹。第一,台灣不能只靠既有分工模式來發展經濟,而應當要求突破,要發展自我品牌,發展關鍵技術,來確保獲利能力,也要發展新興服務業,以促進就業和國際競爭力。第二,經合協議的談判取決於雙方,不是台灣可以片面決定的,而天下本無必成的談判。第三,就算大陸相當體會台灣立場,簽成了較為接近台方理想的經合協議,這也只是對於東協加一的挑戰有所因應而已;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也就是台灣的新興產品和服務,未來是否真正有能力和其他“國家”在大陸乃至全球市場競爭。

  台灣要面臨的挑戰太多了,需要各界團結一致,共襄盛舉。內部團結的“國家”,相較於內鬥不斷的“國家”,有更好的成長機會,更好的發展遠景。我們誠摯地希望在台灣的兩岸政策方面,看到內鬥內耗的結束,看到協力共舉的開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