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東亞經濟共同體 時不我待 | |
http://www.CRNTT.com 2009-10-13 10:40:57 |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信息所所長陳鴻斌文章稱,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同時,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也日益凸顯,其原因之一是WTO談判陷入了僵局。WTO 的決策效率隨著成員國不斷增加而逐年下降,烏拉圭回合的談判曠日持久,卻始終無法獲得進展。既然無法在全球框架內取得進展,那就謀求在本來擁有密切經濟關係的區域內國家之間加強合作,以此來推動各國的經濟發展。於是各類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協議層出不窮。 就當今世界而言,全球經濟基本上仍以北美、歐盟和東亞這三大塊為主。歐盟和北美的GDP 之和均在15萬億美元左右,東亞略少一點,也有11萬億美元的規模。顯然,就經濟合作的深度而言,歐盟27個成員國中的16個國家已以歐元取代了本國貨幣,走在了最前列,遙遙領先。如今歐盟正全力拓寬和深化合作。北美自由貿易區,因為美國的實力遠超加拿大和墨西哥,所以實際上是“軸心加輻條”。在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基礎上,後來又加上了中美洲國家,組成了“中北美自由貿易區”。 另外,近兩年在推進FTA的進程中又出現了一個新趨勢,即不拘泥於區域框架,怎麼做對發展經濟有利,就簽署怎樣的自由貿易協議。例如韓國與美國在2007年4月簽署了FTA,今年7月韓國與歐盟也達成了這樣的協議。東盟與歐盟之間的FTA談判從2007年開始啟動,而澳大利亞和智利的FTA 已於今年3月開始生效。 東亞的經濟合作顯然遠遠落在後面,儘管近年來正在急起直追。 文章指出,目前東亞地區的頭號經濟體仍是日本,如果日本沒有強烈的意願,東亞的經濟合作就會顯得動力不足。而在推動東亞地區經濟合作的過程中,日本一直前怕狼後怕虎,顧慮重重,小心翼翼。其最大的擔憂是怕因推行FTA而使外國農產品長驅直入日本市場,從而使極為缺乏競爭力的日本農業難以為繼。因此,雖然日本的農產品平均關稅是12%,但許多特定農產品的關稅卻高得驚人,如大米竟高達778%!砂糖為328%,小麥也高達252%。為此,日本不能不精心挑選FTA的夥伴,而幾乎沒有任何農業的城市國家新加坡就成了日本的第一個FTA對象國。在簽署FTA協議後,新加坡唯一可向日本出口的“農產品”就是蘭花和熱帶魚,這對日本的農產品市場幾乎沒有任何影響。而就是這樣一個協定,還是受到了中國於2001年宣布將在2010年前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刺激後,當時的小泉政府為了不讓其曾苦心經營多年的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落在中國後面,才“緊急行動”起來的。 2005年以來,日本相繼與墨西哥、馬來西亞、智利等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日本稱此為“經濟夥伴協議”。目前與日本簽署協議的國家和地區為11個,還有4個正在談判,其中包括韓國。這15個國家和地區約占日本外貿的35%。 顯而易見,由於日本顧慮太多,東亞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即當今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和中國之間尚未啟動相應的FTA談判,這對東亞地區的經濟合作來說,無疑是很不協調的。實際上對日本而言,與中國簽署FTA,對其經濟發展的推動效應,遠在其他國家之上。據日本內閣府測算,若與中國簽署FTA,對日本GDP 的推動作用可達0.5個百分點,而與美國的FTA,還不到這個百分點的一半,與歐盟的FTA對日本經濟的推動作用,更只有0.2個百分點。另外,除了澳大利亞、泰國和韓國以外,與其他國家的FTA對日本經濟的推動作用都遠遠低於0.1個百分點。 儘管有如此明顯的利益,但此前日本就是按兵不動,所以至今未能啟動與中國的FTA 談判。日本的這一缺乏戰略眼光的保護主義姿態一再受到各國的抨擊,但日本自民黨政府卻像大象屁股那樣,很難推動。 東亞共同體的建設如再不提上議事日程,那東亞地區的經濟合作無疑將進一步落後於世界潮流,那是東亞各國都不願看到的。 日本民主黨掀起政治風暴取代了自民黨政府,而鳩山首相在上任之前就一再強調要確立推動東亞共同體的建設,如今走馬上任不到半個月,中日韓峰會已決定加快三國之間的FTA 聯合研究,雖然這離三國建立FTA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畢竟已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只要中日韓這東亞三個主要國家之間動起來,東亞共同體也就指日可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