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俞曉群:歷史在“糟粕”處斷裂

http://www.CRNTT.com   2009-05-20 12:03:57  


 
  你看,緊接著就有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魏晉時代禁絕“讖緯之術”等。直到清乾隆修《四庫》,史稱古書的“三大厄”之一,成為中國歷史上毀書最多的事件。正所謂“糟粕”不盡,文禍不止。一路走下來,帝王們的戰略雷同,對於歷史文化的清肅手段,卻在不斷地創新。 

  想起這些遠去的故事,我的眼前浮現出一個個文化絕滅的“焚書坑”。那一縷縷青煙,在沙化的大地上,在歷史的天空中,憂傷地漂浮、繚繞。 

  近代以來,尋找“歷史糟粕”的事情幾乎成為一種時尚,甚至成為一場接著一場的文化運動。大到對整個儒學的否定,對整個中醫的否定,小到對中國人一言一行的批評和嘲笑。胡適先生開列過一個“糟粕”的名單,包括駢文、八股文、小腳、太監、姨太太、貞節牌坊以及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地獄活現的監獄、動輒廷杖板子夾棍侍候的法庭等(《信心與反省》)。陳獨秀先生也開列了一個“糟粕”的名單,包括鬼神、靈魂、煉丹、符咒、算命、蔔卦、扶乩、風水、陰陽五行,稱它們都是一派妖言胡說,萬萬不足相信的(《今日中國之政治問題》)。搜索一下,類似的“糟粕名單”還有很多。他們共同的旗幟是反對封建迷信。封建是什麼?它是人工劃定的歷史分水嶺;迷信什麼?當初是迷信鬼神、迷信物象、迷信運命、迷信強權。 

  但是,對於“糟粕”的判定,依然存在著時代性的問題,依然存在著多重標準的問題,因此也依然存在著“文化斷裂”的問題。比如陰陽五行,馮友蘭說它“於中古哲學史有甚大勢力”,顧頡剛說它是“中國人的思想律”。現在陳獨秀說它是“妖言胡說”,應該丟進歷史的垃圾堆,那我們只好把它扔掉、銷毀或視而不見。但這樣做,歷史又會出現空白,中國古代哲學史還怎麼寫呢?這大概就是季羨林先生所說的“精華與糟粕分不清楚”的原因吧。 

  其實“去其糟粕”不但會造成歷史的斷裂,也會造成現實的斷裂。前不久,我與一位台灣某大學校長聊天。他問我:“為什麼在大陸各級學科設置中,許多古代文化門類都見不到蹤影呢?”我反問:“什麼門類?”他說了一大堆題目,數術、星象、喪葬、五行等等,我聽到一半就笑了起來:“這些都是歷史糟粕啊,怎麼還能設學科呢?”現在想起來,這難道不也是一種斷裂麼? 

  再說一個故事。春節期間,我去一家大商場買春聯。我發現,今年賣“門神”的突然多了起來。一套兩張,左邊的門神紅臉,右邊的門神白臉。賣貨的大多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我問:“這兩個門神叫什麼名字?”一個女孩子說:“不知道,老師沒講過。”一個男孩子跑過來說:“我知道,是關公戰秦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