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國走出危機的靈丹妙藥

http://www.CRNTT.com   2009-04-13 08:53:14  


 
  20世紀80年代初的改革首先從農村突破,安徽小崗村包產到戶開始,然後出現了鄉鎮企業。這點燃了農村內需這個引擎。當時農村有萬元戶,城裡居民多數還沒有一萬元存款。這個引擎支持了改革開放最初幾年的發展,但其能量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基本消耗殆盡。從那之後直到現在,如果農民不出來打工的話,農村還是過去老的樣子。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經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中央在80年代末提出了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說法。在那之前,中國引進外資主要是為了引進技術,是進口替代戰略。那時確立了出口導向戰略。這同時點燃了外資流入和出口拉動兩大引擎。隨著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深入,這兩大引擎也一直在加速,一直到2001年加入WTO。 

  這過程中間有一個短暫的後退,就是1989年後,西方國家對我們封鎖,外資流入和出口兩大引擎遇到麻煩,經濟形勢又不大妙。於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對國內經濟體制做大調整,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公司法》在1993年出台,稍早時候創立了證券交易市場。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為國內私人產業投資創造了制度保障。從那之後直到“三個代表”理論的提出,私人企業主的地位總的來說不斷上升,點燃了私人投資這個引擎。但這個引擎,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有一次過熱,包括房地產熱、開發區熱等,加上當時股市也不行,於是又有所低落。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經濟再遇到困難。這時,我們6大引擎只剩最後兩個沒點著了。一個是財政政策,當時中國政府第一次大規模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來“保8”。最後一張牌,就是拉動城市的內需。怎麼拉動?於是就有了從1997年開始的住房市場化、醫療市場化、教育市場化。除了住房之外,後兩項在發達國家都是基本不會市場化的東西。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醫改已經要重新回歸非營利的方向;教育市場化的口號也不多提了。因此,住房市場化實際上是1997年之後中國內需拉動的最重要的引擎之一。 

  這麼簡短的一個回顧,大家可以數一數,我們到底還有什麼牌可打? 

  金融危機形勢下,出口、外資流入都不要太過指望了。農村內需我們也想再啟動,如彩電下鄉、汽車下鄉等。但前面說過,這些年農村內部經濟如農業、鄉鎮企業增長乏力,農民增收其實主要靠打工,但是金融危機恰恰衝擊了使用農民工最多的出口導向型企業,所以,這個引擎也不會有多大加速空間了。 

  財政引擎還可以加大力度,溫家寶總理說了,4萬億的投入,中央1.1萬億,再加上地方配套,而且“我們還有足夠的彈藥”。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財政牌還可以加大力度。但是,我們今天前面說來說去,一個主題就是,這樣片面依賴財政引擎,風險極大。從戰略上說,這恰恰是我們面臨的問題,而不是解決方案。 

  最後,就是城市消費和私人投資。現在也很困擾。因為民間投資的力量這些年消耗也很大,在座辦過企業的都知道,在中國做實業投資,實在是不容易啊!而城市居民消費也受困於住房、教育和醫療三樁負擔。這個局面突出反映在目前的房地產業上面。大家可能注意到,過去一段時期政府對房地產業的態度是有些搖擺不定的。一會兒說它是支柱產業,一會兒又不把它列入產業振興規劃。一會說要救市,一會又說不能救。其實,政府也是處於兩難啊!救房市就打壓城市居民的消費,傷害內需拉動這個引擎;不救房市就挫傷了開發商的積極性,傷害了私人投資這個引擎。真是一個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