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愛國主義 不能被商業化濫用

http://www.CRNTT.com   2009-02-16 10:48:56  


房價爆升,威脅中國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訊/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石建勛今天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登出文章,強調“百姓是否買房”是根據各自的條件,“與道德無關”。作者認爲,房價過高才是市場低迷的主因,切勿對個人投資施加道德壓力,關鍵是應改革財稅體制和開發模式,並要調整完善政策惠及消費者。文章内容如下:  

  近兩年來,在一些地方,愛國主義被商業化地濫用了。最近又有人提出“消費愛國論”和“買房愛國論”。“愛國”這神聖一詞屢屢被某些利益相關者頻繁利用,值得我們深思和警惕。

  來看看百姓反應——新浪網的調查顯示,96.5%的人反對“買房就是愛國”。鳳凰網調查顯示,96%的網友不贊成買房就是愛國這一提法,80.9%的網友認為規劃局長推銷樓盤是出於為開發商搖旗呐喊,94.4%的網友認為這一倡議不能有效提升市民的購房意願。民間不認可的倡導,豈能有實際實效!廣大消費者希望房價進一步降低,而地方官員出面高喊“買房就是愛國”,來為開發商推銷住房的現象,說明某些政府官員與購房者之間心理距離在擴大而不是縮小。在計劃經濟的時代,用政治掛帥,號召大家購買“愛國大白菜”、“愛國債券”容易,而在市場經濟已經深入人心的今天,沒有人會為不切實際的號召而去購買房子。

  說到底,以“愛國”之名,對公民的個人投資、經濟行為施加道德壓力,不僅是對愛國主義的褻瀆,是一種舊時思維的殘存,也是對經濟規律和市場經濟的漠視,將“愛國”的道德弘揚簡單用於經濟領域,只會成為笑柄。

  毋庸置疑,目前各地房價還是較高,老百姓買不起房是市場低迷的主因。房地產作為中國經濟的一大消費熱點,對中國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遺憾的是,由於目前土地政策、房地產方面的公共政策和產業政策、房地產開發模式和居民保障住房政策等相互矛盾且不配套,房地產業陷入了這樣一個矛盾的怪圈:一方面土地的壟斷性決定了房地產業并非是充分競爭產業,房子也并非是完全市場化商品,具有改善民生的公益和保障性質;另一方面房地產開發模式卻是完全的市場化、企業化開發。通過各種辦法拿到地的開發商完全按照市場化操作,為追求超額利潤,將房價炒到奇高,造成了目前房地產市場低迷這樣的困境。一方面,房地產價格飛漲,老百姓買不起房,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跟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另一方面,房地產價格飛漲,造成了該行業超高利潤和每年中國內地富豪的排行榜上的地產業富豪聚集。習慣了高利潤的地產業富豪商們不願降低房價,一再呼籲政府維持高房價救房地產企業。近日一些地方政府出台政策要處罰降價銷售的房地產企業,一些政府官員公開鼓吹“買房愛國論”,則把這種地方政府、房地產企業、銀行和老百姓之間的利益矛盾關系赤裸裸地展現在公衆面前。因此,我們應該看到,如果房價降得過快過低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對房地產企業利潤和銀行的金融資產安全都可能帶來不利影響,降低房價的後果所涉及的利益主體——地方政府、房地產企業和金融企業,在房地產價格的理性回歸中表現出較多消極性,而恰恰是這些利益主體對於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擁有更多的發言權和主導權。

  當前,各地政府要全面貫徹執行國務院有關促進房地產市場發展措施和政策。救房市不應是維持高房價,也不應是救房地產企業,而是讓老百姓買得起房。未來還應該把改善民生與調整房地產供應結構緊密結合起來,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給;把促進房地產繁榮與改革中央與地方財稅體制和改革房地產開發模式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房地產政策,讓消費者獲得更多的實惠,才是重新激活房地產市場的根本,這不僅是刺激經濟之必須,也是構建和諧社會改善民生之必須。房地產業也應盡快順應歷史潮流,降低利潤預期,薄利多銷,才能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