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智庫大數據:賴清德台獨言論與兩岸輿情

http://www.CRNTT.com   2017-10-12 00:10:17  


《中評智庫大數據輿情報告》(藍皮書)第17期封面
  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記者 束沐 姚慧)9月26日賴清德首次以“閣揆”身份進入“立法院”接受質詢時,狂飆“台獨”言論,稱自己是一個“務實的“台獨”主義者”,毫不掩飾個人政治立場,又大放“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稱是“中華民國”等言論,瞬間引發兩岸輿論震動。針對該議題,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收集並篩選了從9月26日至10月2日的數據,對相關輿情進行全盤整理並形成智庫報告,現將部分報告內容摘錄如下:
 
  報告首先對該議題的兩岸輿情作簡單介紹。報告指出,由於兩岸輿論生態的差異,賴清德“台獨”言論在兩岸雖然引發了一定程度的輿論迴響,但兩者的強度、持續度以及社交媒體分佈特徵均有著明顯的異同之處。總體來看,台灣網絡輿論對賴清德“台獨”言行關注度更高、輿論聲量更大,且聲量與關注度呈現出“錯峰”特徵,而大陸網絡輿論則體現出網絡媒體關注程度高、自媒體關注程度低,且集中在涉台、時政類新媒體的特徵。

  接著,報告通過典型分析的方法,將該議題的兩岸評論特征總結如下:第一,分析發現大部分支持賴清德的台灣網民對這起事件的印象均停留在“賴神有guts”“戰力破表”“賴神太強”等形象,至於賴清德後續言論的轉趨低調,以及再之後蔡英文受訪時有關賴清德“清楚分際”的提醒,台灣網民對此似乎並不十分關心。除了對賴清德形象的關注之外,台灣網民討論最多的主題毫無疑問仍是統“獨”。第二,相較於台灣輿論較為嘈雜、多元的觀點,大陸輿論對於賴清德“台獨”言論的反應較為一致。在大陸社交媒體流傳甚廣的幾篇網絡文章,大多數是對傳統媒體報道的綜合摘編以及對台灣藍營媒體批賴言論的轉載,也有一些政論自媒體撰寫的評論。其中,《環球時報》28日“單仁平”的評論文章中“大陸對付‘“台獨”’既有棍棒也有刀槍”的表述在大陸社交媒體上較為流行。

  最後,報告指出,第一,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賴清德將成為台灣政治舞台的中心人物。可以預見,賴清德在接任“閣揆”後,生龍活虎地回到了台北這個台灣最大的政治舞台,他有力且有心製造有利輿論、美化自身形象、拉抬政治聲勢,藉助一系列“短平快”的事件,只用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把蔡英文、柯文哲等原處舞台中心的角色降格為配角。;第二,此番“台獨”表述將成為賴清德今後兩岸言論的“上限”,他還將通過其他方式獲得輿論主導權與議題“發球權”。由於賴“台獨”狂飆已經招致中美及蔡英文(外傳還有陳菊)的回應與反制,故賴清德今後預計不會再發表超出上次發言立場的兩岸關係言論,同時他也會與藍綠“立委”協調,不再在“立院”質詢時挑起統“獨”爭議。第三,“嘴炮“台獨”無害論”已經成為台灣內部社會“共識”,島內“反獨”力量銳氣進一步衰弱,藍營“拒統”思維加劇“台獨”分離主義囂張氣焰。曾幾何時,台灣對內部“談統色變”、“談獨亦色變”,“台獨”意味著戰爭、意味著苦難、意味著動蕩是“反獨”論述在島內壯大、具有公信力的重要邏輯基礎。

  報告內容全文詳見《中評智庫大數據輿情報告》(藍皮書)第17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