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兩岸一家親 打造兩岸族

http://www.CRNTT.com   2017-03-17 00:21:58  


 
  第三,兩岸必須同樣背負中華民族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兩岸一家親”的論述中表示,“中國夢與台灣的前途是息息相關的。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需要大家一起來圓夢。兩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黨派,不分階層,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參與到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來,讓我們共同的中國夢早日成真。”事實上,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台灣的參與發展不可分割,大陸好台灣也會好,台灣發揮正面積極作用,國家統一、繁榮富強、民族振興,就會早日到來。“兩岸一家親”,就是不分彼此,共同承擔。因此,兩岸同胞應該攜手同心,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我認為,兩岸青年能夠有所作為的關鍵還是兩個字:認同。我們知道,認同這個詞可以細分為很多方面,包括政治認同、族群認同、國家認同、文化認同、情感認同等。現在,兩岸的青年們在政治、族群、國家認同的方面因為受教育不同、感受不同,差距比較大,導致互相無法理解,不能順暢地溝通,更遑論融合。但我認為,至少可以先從增加情感認同和文化認同兩個方面做起來,讓兩岸青年打破隔膜,親切相對。

  不可否認,現時台灣青年的確在自我認同上出現了“去中國化”的趨勢,但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兩岸青年人生長在全球化的時代,可塑性強,理應創造更多條件讓彼此多交流多瞭解。按照習近平“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兩岸雙方的青年人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增加彼此親切感和認同感。期待在未來能夠出現在“兩岸一家親”理念召喚和鼓勵下誕生朝氣蓬勃的“兩岸族”。

  什麼是兩岸族?

  一、具有尊重的思維,能夠懂得兩岸,對兩岸不要以偏見為先。

  習近平強調要尊重台灣人民,“兩岸同胞命運與共,彼此沒有解不開的心結。”兩岸青年人必須具有尊重思維,本來就沒有什麼心結,所以,首先要去除偏見。偏見是指根據一定表象或虛假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斷,從而出現判斷失誤或判斷本身與判斷對象的真實情況不相符合現象。這在兩岸青年交流過程中是普遍存在的。打開各種網絡社交平台,經常能夠看見不基於事實就互相指責的情況,這樣既傷了感情,又不利於彼此真正了解對方,就會導致互相反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