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穩定人民幣匯率最終要靠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6-02-01 07:54:18  


  中評社北京2月1日電/新年的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下跌400多個基點,隨後的十多個交易日裡,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人民幣連續走低。新年來的這一輪貶值最大幅度僅有1.7%,卻成了中國股市和全球市場大幅動蕩的重要因素之一。這是繼去年“8•11匯改”之後,人民幣匯率第二次成為全球市場不確定性的來源。

  證券時報發表評論員黃小鵬文章表示,相對主要的浮動貨幣來說,人民幣的波動性幾乎是最低的,即便是在這場新興國家貨幣貶值潮中,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幅度也僅有1個多百分點,實在是微不足道,但和“8•11匯改”一樣釀成“事故”,這裡面既有外匯市場本身不成熟的原因,也有複雜的社會、文化背景原因。減少干預程度、增強匯率彈性是匯率市場化的內在要求、是大方向,但要減小其衝擊,既要把握好改革時機,也要管理好市場預期,更要以改革重新樹立人們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期信心。

  過去許多年,匯率事實上扮演著宏觀政策工具的角色,一旦經濟形勢不好,人們本能地推測政府將貶值人民幣以促進出口,現在這種心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媒體上類似討論少了很多。去年9月,中國領導人在訪美時曾表示,反對貨幣競爭性貶值,也不會壓低人民幣匯率刺激出口。在這次貶值過程中,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提醒中國加強市場預期管理,並沒有對人民幣貶值本身提出批評,說明匯率工具論的時代確實已告終結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國,人民幣匯率已經無法再像原來那樣可以作為一項政策工具來運用,這一點應該在市場上形成更廣泛的共識,這一共識有助於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貶值預期。

  關於加權匯率,央行曾在去年12月專門發文,引導意味明顯,但市場習慣一時難以改變,加之此次公布的加權匯率只有每周統計,沒有提供高頻數據,其影響力難以充分發揮。對從事真實貿易的人(如外貿部門)來說,接受加權匯率這一概念是很容易的,央行匯率指數發布後也確實對市場預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仍然有限。像中國這樣貿易依存度非常高的國家,加權匯率確實非常重要,官方應該盡快推出實時加權匯率指數,並加強推廣工作,讓匯率指數的觀念深入人心,普及這一概念,也有助於減小匯率市場化的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影響經常項目收支的是加權匯率,但目前推動人民幣貶值的力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出於“避險”動機的金融交易或投機交易,而美元又是金融交易的主要對象,市場高度關注對美元匯率有其合理性。

  文章分析,當前,出於“避險”或投機因素看空人民幣,有著複雜的心理基礎:一是從中外物價對比看空人民幣;二是從中外資產價格對比看空人民幣;三是因對中國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信心不足而看空人民幣。這三種心理因素近兩三年越來越明顯,在人民幣走勢平穩時,這些預期大多數不會成為真實交易,換匯並匯出境外的規模完全可控,因為從投資回報看,目前人民幣資產相對多數外幣仍然具有明顯優勢,所以看空的人不一定做空;而一旦人民幣突發性走軟,會加劇他們的恐慌,促使其加入換匯的行列,在預期自我實現之下,人民幣壓力陡然上升。在成熟外匯市場上,如此小幅的波動絕不會對股市產生特別大的影響,人民幣匯率之所以有如此強的傳導性,反映了這類預期的同方向性,即看空人民幣與看空股市、樓市的心理機制相同,所以,能否穩定這種預期已成為能否穩定人民幣的關鍵因素。

  出於中國許多消費品價格高於國外的原因看空人民幣有沒有道理呢?基本沒道理。因為人們用來比較的一般是可貿易商品,中國物價高的原因在於中國的間接稅、物流成本、交易成本均明顯高於國外,從出廠價角度考慮,兩者應該基本沒有差異,所以中國與外國之間終端消費價格差異並沒有違背“一價定律”。現今貿易自由化是基本事實,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購買力背離名義匯率從而證明匯率高估,進而有貶值壓力,這個推理應該不能成立。

  資產價格差異則與此不同。中國房價、股價等資產價格普遍高於國外,部分反映的是對中國經濟前景好於外國的預期,但這不是全部,差異中的大部分很可能是資本不能自由流動的結果。如果人民幣資本項下完全可兌換,前些年央行釋放出來的大量流動性就有可能像日本那樣部分或大部分流到了國外市場,國內資產泡沫就不會如此嚴重。也正因為此,一旦資本管制放鬆叠加境內資產泡沫破裂,人民幣面臨的壓力無法回避,其壓力大小取決於居民境內外資產重新配置的力度。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線城市居民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資產配置的意識強烈、渠道也比較多,一旦這些地區房地產泡沫破裂,對人民幣的衝擊可能會超出人們預期。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建立在利率平價理論上的匯率管理方法甚至都很難凑效,因為維持本幣外幣利差只能作用於那些低風險、高流動性資金,對於這種資產配置行為的影響不大。

  文章認為,從基礎收支(進出口、FDI)的角度看人民幣確實沒有貶值的基礎,但如果視野僅限於此而忽視金融因素的影響,那就可能犯錯。如果資本項目自由化趨勢不變,境內居民資產重新配置真實發生,人民幣中長期走勢就會面臨重大的不確定性。

  在目前環境下,央行管理匯率時機選擇和市場溝通稍有不當,就會造成金融市場劇烈動蕩,此次匯率貶值幅度不大,但觸發了大量的金融交易,給人得不償失的感覺。要避免匯率再次成為市場不確定性之源,短期可以通過暫停匯率市場化進程,讓匯率穩定下來(如承諾加權匯率的目標值),向市場發出明確信號,進而穩定市場預期。同時,央行還要繼續引導市場適應變化,引導市場重視匯率指數。但從根本上說,人民幣未來要經得住風浪,前提是解決好國內經濟中存在的急迫問題。通過有序釋放房地產市場風險讓經濟軟著陸,同時,通過真正有力度的改革措施,重新樹立人們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信心,唯有如此,人民幣才能強起來,匯率管理也才能舉重若輕,否則會適得其反,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二者將成為金融市場甚至整個經濟的風險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