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伊斯蘭國組織滲透亞洲

http://www.CRNTT.com   2014-10-03 08:47:37  


 
保持冷靜
 
  伊斯蘭國在區域招募成員的成效有其局限。當然,這並不是低估其對東南亞的威脅。過去30年,阿拉伯國家政府,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對東南亞地區的伊斯蘭教育進行了大規模投資,但區域回教徒社群的通用語依然是馬來語和印尼語,而不是阿拉伯語。大多數回教徒對阿拉伯語沒有足夠的認識,若沒有翻譯根本不明白伊斯蘭國的宣傳,更不要說和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戰士全面融合。
 
  在1980和1990年代的阿富汗,這問題部分靠專為東南亞人設立的訓練營來解決。目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情況似乎不是如此(雖然以後可能改變),從東南亞招募的新成員和其他人一樣被投入前線作戰。其次,印尼和馬來西亞回教徒的社會和經濟情況,遠比黎凡特地區(Levant)的教友好(甚至也比歐洲的情況好,在歐洲的回教徒移民普遍有一種被疏離和邊緣化的感覺)。
 
  最後,和1990年代阿富汗衝突後時期不同,在東南亞招募恐怖分子已經失去了以前出其不備的戰術優勢。區域安全和情報機構了解來自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可能威脅——這是從1990年代得到的教訓——要進行像過去20年一樣的秘密招募行動,現在要困難多了。
 
  還有另外兩個因素值得注意。首先,不管它有什麼弊端,今天的印尼比1990年代末強多了。當時,蘇哈多的倒台導致許多激進組織湧現。其次,菲律賓政府和摩洛回教解放陣線(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的長期矛盾看來已經解決了,這可能打開在反恐上合作的大門。
 
  話雖如此,區域政府擔心區域可能因為伊斯蘭國而產生新一代的聖戰領導人、戰士和倡導者,卻是可以理解的。
 
  阿富汗對東南亞仍然是個陰影——這當然不是沒有理由的。但區域決策者除了認識到它與目前衝突的相似之處,也不要忘記兩者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作者廖振楊(Joseph Chinyong Liow)是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東南亞研究講座學人,也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副院長。原載9月21日《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雙月刊。葉琦保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