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城鎮化期待新思路 | |
http://www.CRNTT.com 2014-08-30 10:27:49 |
“非轉農”呈現明顯的地域性特征 半月談網刊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鄭風田、普蓂喆文章分析,非轉農”現象呈現明顯的地域性特征,並非全國普遍現象,“非轉農”高發地區主要集中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良好、與城市差距較小的地區,具體而言,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以高度的農村工業化為特征,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的廣大農村作為大城市的腹地,形成了高度專業化的農村工業,農村工廠和市場遍地開花,交通便捷,城鄉公共服務差距大幅縮小。以浙江為例,浙江義烏等地農村的許多百姓都自己辦廠開店,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當地規定,農村社區的居民可以免費得到一塊120平方米的宅基地,一塊宅基地平均價就在百萬元以上,如果再在這個宅基地上建3層小樓就值600多萬元。 第二類是以發達的集體經濟為基礎的村莊分紅為特征,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在這些地區土地收益根據社區戶籍每年分紅,這意味著擁有當地的農村戶口,就能夠有從土地經營收益中分一杯羹的權利。在改革開放初期,珠三角很多村莊集體修建工廠出租給外商,至今仍有大量的租金收入,當地村民按照戶籍可以按年獲取紅利。因此,珠三角很多地區的農民即便有“農轉非”的機會也不願意把戶口轉出去。 第三類大量集中在北上廣等大城市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拉動了郊區的發展,大城市周邊的土地價值也在不斷增值,一旦拆遷或者土地征用,能夠獲得大量補償。 在上述三類情形中,當地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都比較高,農村公共服務比較齊全,與城市的差距非常小。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