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新絲綢之路做什麼、怎麼做?

http://www.CRNTT.com   2014-06-24 09:09:33  


 
  中國也不能走現代西方國家的路線。二戰之後,非西方國家發生了反西方殖民地主義的運動,原來淪為殖民地的國家紛紛獨立。但是,西方殖民地主義通過各種變換方式生存了下來,仍然主導著非西方國家的發展。也就是說,儘管非西方國家在政治上贏得了獨立,在經濟上仍然高度依靠西方國家。

  為了通過經濟方式控制這些國家,西方對這些國家的經濟交往(投資和貿易等)附加了各種苛刻的先決條件,往往是後發展中國家根本沒有條件滿足的政治條件(例如人權、政治開放等等)。如果不能滿足西方所提出的條件,就不能得到西方的“幫助”。但是,這麼多年下來,這種新殖民地主義的發展已經被證明為虛偽,因為這種方式,實際上有效地制約著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使得他們始終處於貧窮的狀態。

可向“馬歇爾計劃”取經

  中國要跳出這些老思路。在規劃和執行新絲路過程中,中國可以從美國二戰後所實行的意在復興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學到很多東西,既要學其成功的經驗,也要超越其狹隘的地緣政治概念。在幫助復興歐洲經濟過程中,馬歇爾計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使得美國成為歐洲國家的領袖。不過,同時這一計劃也是針對蘇聯的,是和蘇聯競爭的一部分,在客觀上加劇了歐洲國家(主要西歐和東歐之間)的分化。前一部分,中國要學,而後一部分,中國要避免。

  在新絲路規劃和執行方面,中國的強勢在於其所擁有的金融資本,和其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中國現在是一個資本過剩國家,其資本(無論是民間資本還是國家資本)走向世界的規模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同時,今天的中國也已經成為具有強大的從事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的國家,沒有一個國家具備像中國那樣的能力。基礎設計建設是中國過去30多年經濟成就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說,中國也已經把這個經驗整合到其“走出去”的計劃中,例如在非洲、拉丁美洲、亞洲等地區,中國也在幫助那裡的一些國家,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

  在規劃和實施新絲路方面,中國可以有效整合其金融能力和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目前,中國方面正在積極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實際上,中國可以在此基礎上,設立一個非常龐大的“新絲綢之路開發基金”或者“新絲綢之路開發銀行”,通過大規模的金融動員方法,來為新絲路做好堅實的金融準備。“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本意是好的,但仍然有諸多改進的空間。它過於聚焦於亞洲,過於聚焦於基礎設施建設。再者,它也經常引出人們的地緣政治競爭的想象,例如和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進行競爭等等。而新絲路開發基金或者開發銀行,更具地域和發展領域的開放性,符合中國長遠的國際發展目標。

  中國是亞洲國家,強調亞洲的開發和發展非常重要。不過,亞洲的開發和發展,不能和其他地區的開發和發展割裂開來。新絲路開發基金或者開發銀行可以整合中國的亞洲、非洲,甚至是拉丁美洲政策。現在中國對這些地區的政策都是分割的,甚至是衝突的,效率並不佳。早些時候中國也提出要建設“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後來也提出“中國-中亞國家開發銀行”的設想。不過,實行起來比較困難。如果根據不同的需要設立不同的開發基金,就會演變成一個又一個互相不連貫的小項目,不僅可能造成資金的大量浪費,管理起來也非常困難。新絲路開發基金或者開發銀行,可以把這些項目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宏大的國際開發計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