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民企不願做石油”不怪壟斷?

http://www.CRNTT.com   2013-09-06 11:43:28  


2013中國企業500強,中石化、中石油占據頭兩名
 
  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有在營地方民營煉廠193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21377萬噸/年,占當年全國煉油能力34.6%。由於背靠中原油田和勝利油田,山東省的煉油工業一直很發達。根據山東省煉化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截至2011年底,山東省21家大型民營煉化企業年綜合煉油能力為6500萬噸,2011年完成產量3150萬噸,逾半產能過剩。

  下游零售:民企一度成為主渠道

  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之後,石油行業曾向民營企業開過一道口子。在進入門檻最低的零售環節,民企一度成了主渠道。1998年,全國有3340家民營石油批發企業,民企占了成品油零售市場份額的85%,1999年,民營加油站數量占比接近九成,加油量占到六成。這段光景,被民營油企稱為“黃金年代”。

  ■ 現在民企不幹了,不是“不願”是“不能”

  楊禹的文章,花大篇幅講了什麼叫壟斷,告訴大家“不妨多了解和思考壟斷是怎麼回事”、“石油業是自然壟斷不是行政壟斷”。不錯,壟斷確實分為兩大類。

  第一大類:自發形成的壟斷,又分4種:1、天賦的壟斷(如澳洲的鐵礦石、中東的石油);2,專利的壟斷(如可口可樂);3,市場大贏家的壟斷(如微軟、淘寶);4,成本特性的壟斷(如自來水、電網)。

  第二大類:強制形成的壟斷。就是運用非經濟的強制力量,清除競爭對手,保持對市場的排他性獨占。如欺行霸市、強買強賣,如政府管制牌照數量,或由立法來阻止競爭而產生的行政性壟斷。

  表面上看,正如楊禹所言,中國的石油行業,挺符合自然壟斷中的成本性壟斷,因為其投資成本確實大,回收周期也確實長。但如前所述,光是這一點,似乎並沒有阻礙民營資本進入。但是,在中國的石油行業,行政強制力造成的壟斷卻是無處不在的,讓我們看看在各個環節,民營企業是如何受到政策打壓的。
上游勘探開採:民企開發權被剝奪

  1997年,勘探開採這一環節的准入限制曾短暫鬆動。但好光景轉瞬即逝,2000年,《礦產資源法》重新修訂,删去了油田可以外包開採、合作開發的內容。自此,民企在勘探開採領域無法再獲得增量的區塊,老本吃完後,就基本無路可走了。

  這樣理論上,民企要勘探開採石油,只能去國外運作。進入海外市場,風險大成本高,但即便如此也有願意幹的民企。2011年贏利約9.8億人民幣的新疆廣匯能源,無疑是中國民營油企中的成功者。長期以來,“繞不開的中石油”是中國民營油企的共同宿命,廣匯能源卻能夠繞開中石油,在哈薩克斯坦拿下兩個油氣區塊,並建設了跨國天然氣通道。廣匯能源是幸運兒,民營企業在國外開採油氣資源,運回國內加工,廣匯能源是第一家,迄今也是唯一一家。除了自治區政府的鼎力支持,中央各部委也罕見地一路綠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