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增長要為經濟發展讓位

http://www.CRNTT.com   2012-04-20 08:32:06  


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戰略需要作出相應調整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訊/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率為8.1%,自2011年第一季度以來,中國GDP增長率已經連續五個季度呈現出下降態勢。由此,引發了一些對於中國經濟會否 “二次探底”的擔憂。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國經濟的表現不僅攸關國內居民福祉的改善,而且對世界經濟秩序的穩定也有著異乎尋常的意義。解放日報發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高帆文章分析,中國經濟增速的持續放緩,是否如一些人所說會進一步走向“斷崖式”下落?在此背景下,未來經濟發展戰略是否需要作出相應調整?

  從時序意義來看,得益於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雙輪”驅動,1978—2008年中國GDP的年均增長率為10.0%,在人類經濟史上創造了“增長的奇跡”。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背景下,導源於政府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方案,2009—2011年中國GDP增長率也分別達到了9.2%、10.4%和9.2%。對於一個已“習慣”於兩位數增長的經濟體而言,連續五個季度的增長下滑且增速逼近8%,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且需進行“心理調適”的現象。

  文章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建立在一系列條件的基礎之上,例如:勞動力的成本優勢、全球化紅利以及制度變遷效應等。隨著時間的推移,上述條件已經或正在發生逆轉。例如: “劉易斯拐點”逐漸逼近,導致用工成本上升,歐美等經濟體的調整轉折導致中國出口增速下降,而經濟體制變革也具有邊際收益遞減特性。顯然,如果缺少其他條件的有效 “接替”,則中國經濟增速的回落和放緩就是一個基本趨勢。此外,持續高速增長引致了中國經濟總量顯著增加, 2010年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經濟基數增大也會對增長速度形成“拉下”效應。由此可見:中國經濟正從9%—10%的年均增長率轉向7%—8%的年均增長率,經濟增速的放緩是一個自然的、正常的過程,發達經濟體在其發展過程中也經歷過類似的增速轉變。

  就橫向比較而言, 1990—2010年,美國、歐盟、日本、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分別為2.50%、 1.75%、 1.17%、 6.26%、 2.73%和0.47%,中國在未來十年中如能保持7%—8%的年均增長率,則在大國經濟比較中仍具有顯著優勢。更重要的是,經濟增長具有 “工具理性”,但經濟發展更具有 “價值理性”,經濟增長只有有效地轉化為國內居民福祉水平提升,才更具有持續性、合理性和正當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確實顯著提升了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但考慮到經濟增長所伴生的資源高消耗和環境的高破壞,且居民家庭消費難以拓展、收入分配差距漸趨擴大、公共產品供給相對滯後、社會就業壓力依然突出等,當前中國仍存在增長速度顯著但發展相對遲緩的不對稱性,仍存在總量高度增長但結構問題突出的失衡格局。這表明:中國當前也許不需要過度“迷戀”超高速的經濟增長,但必定要將經濟增長向經濟發展的轉化放在更為突出的位置看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