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看電影在中國是貴族消費

http://www.CRNTT.com   2012-01-29 14:45:30  


由《阿凡達》帶領的國外進口大片越來越多采用3D格式,發行商也據此提高票價大賺一筆。
    
  國內電影投資90%靠票房回本,面對只有“20%賺錢”的高風險,制片方追求放“高價”過把癮

  整個2010年上映的300部電影中,真正獲利僅有《讓子彈飛》、《山楂樹之戀》等8部。“20%賺錢、10%打平、70%虧損”的風險讓高投入的制片方急於將壓力轉嫁給消費者,利用“高投入大宣傳=大片=高票價=高質量”的心理創造高票房,以便快速收入成本。但是,電影工業“盈利渠道單一”,目前國產影片綜合收益的90%以上來自票房收入,電影內容的壽命通常只有一個月,其回報是一次性的,所以制片方急於靠票房回本。在電影業較為發達的國家,一部賣座的電影,除了票房收入外,電視播映權、DVD版權、劇情遊戲、電影衍生品、音樂播放權以及圖書版權通常都被開發,票房收入一般只占一部電影全部收入的1/3。數據表明,2005年美國電影票房總計達到70億美元,僅占總利潤的27%,其餘73%的利潤全部來自於後電影產品。相比之下,當年中國電影綜合收入達到48億元,其中後電影產品總產值僅占24%。 
   
發行方靠壟斷做地起價   
 
  國內六家大公司掌握70%上線電影的排期,只有聯合把票價的蛋糕最大,各家才能分的多 

  一部電影上映後大約有7%左右的票房是發行方的收入,看似在產業鏈中比例不高。但相較於影院加院線只能拿到自家那部分票房的50%、制片前期投資巨大、風險極高,發行方的利潤率不容小覷。2009年國產影片數達到456部,僅有三分之一能進入院線。通過保利博納、西影華誼、寰亞、北京世紀東方、華夏電影、中影集團六家大公司發行的影片有70%以上。只有大製作的國產影片有實力通過這些大型發行公司上映,並且在上映時獲得較好的排期、較長的檔期以及較多的放映廳。大院線的經理們對電影院裡播放的影片有生殺予奪大權,影響他們喜好的並非觀眾的審美需求,往往是經濟利益。 
 
   進口片的選片、引進均由中影和華夏包辦,國外3D大片當然更容易賣出高價

  發行院線對影片資源的壟斷在引進國外影片發行上更為明顯。依據中國加入WTO的約定,每年進口20部大片約占票房一半以上,但是選哪些片、什麼時候放都由中影和華夏兩家公司壟斷。於是這就很好理解為什麼國外引進的都是3D商業大片,這樣可以保障國外製作方和和國內的發行商都賺得盆滿鉢滿,進而把高票價的電影留給中國觀眾。特別是中影作為央企,其組建的七條電影院線票房占全國市場份額一半左右,再以電影進口權壟斷地位控制進口大片在全國院線的排映。著名製作人張偉平曾炮轟中影壟斷,《唐山大地震》長時間霸占院線並排斥其他片源備受公眾批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