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胡舒立:“後危機”時代的中美關系

http://www.CRNTT.com   2011-01-17 12:10:32  


 
  根本而言,中美關系是一種超級大國和最大新興國家之間的競合關系,這種關系更多取決於各自國內力量的此消彼長和整個國際環境的演變。以中美關系重要組成部分的軍事關系為例,倘若美方不能消除對台軍售、美國國會限制兩軍交流的相關法案以及美艦機在中國專屬經濟區內高頻度抵近偵察等三大障礙,則雙方軍事關系難以進入相對平滑階段;中國對美方關於建立討論核政策、導彈防禦、網絡安全與太空等問題的兩軍戰略對話的提議,也不會報以很高熱情。 

  但是,恰恰是兩國國家元首間的會面,能夠將這些分歧和爭端限制在可控範圍內,並使雙方提前做出有利於安撫各自國內情緒的行動。觀察家注意到,近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大幅升值;外資參股中國券商步伐也猛然加快,摩根大通與第一創業證券,摩根士丹利與華鑫證券分別獲得批准。中方對於時點的選擇,可謂頗具深意。同時,中方關注的美國放寬對華高科技出口、在美國獲得更大投資機會等問題,也可能獲得一定進展。展示靈活姿態不應是單方面行動。 

  元首互訪對兩國關系推進的作用不可輕視。即便是國際政治中的現實主義者,也將保證兩國高層對話渠道暢通、特別是元首訪問視作關系底綫。在此方面,中美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在奧巴馬政府上台後,雙方將布什時期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與戰略對話合併為一。但是,相較中俄與中印之間確立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定期互訪或者元首年度互訪機制,中美這一“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尚未建立類似機制。

  中美雙方目前仍有一些基於各自國家利益的結構性難題,恐怕一時難以解決,雙方都不可能輕易放棄,但定期的高層正常交往有助於問題的緩和,有助於減少彼此“誤解、誤傳、誤判”。在以往30多年間,中美關系多次觸底反彈,無一不是兩國領導人審時度勢、果斷決策的結果,而領導人之間的個人交往,在危機處置中往往成為雙邊關系的最後一道防綫。 

  “後危機”時代的中美關系不僅需要領導層互信、互動,也需要夯實彼此交往的社會和民意基礎。 

  (原載1月17日出版的《新世紀周刊》,本報有删節,作者胡舒立,系財新傳媒總編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