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反華遊行示威的背後及其含義

http://www.CRNTT.com   2010-10-24 12:21:56  


 
  所謂支持官方的“毅然”態度,其實就是支持官方具體否定1978年中日兩國對釣魚島歸屬“擱置爭議”的“共識”。在這個階段,日本的“一小撮右翼”也好,鷹派政治家也好,或者是後來被形容為“溫和派”的首相菅直人或內閣秘書長仙穀由人,立場都是一致的,就是要堅決“保衛日本的固有領土——尖閣諸島(中國稱之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否定中日兩國在東海有“領土問題”。 

  日本國內對有關問題產生分歧,是在中國漁船船長被迫釋放以後的事。 

  在試探中國對有關問題的底線及白宮態度之後,以菅直人首相和內閣秘書長仙穀由人為中心的最高領導層就假借“檢察機關的判斷”為由釋放了船長。在菅首相等看來,儘管這並非最佳的選擇,但比起迄今默認或不具體公開否認“擱置爭議”共識的自民黨政府來說,已有所躍進。 

  仙穀之所以自譽為“柳腰外交”(即柔和外交),而非反對派所說的“弱腰外交”(指懦弱外交),道理就在這裡。畢竟,作為全盤掌握國家機器的最高領導層,除了著眼東海的局部“國益”之外,還得衡量其他方面的得失。 

朝野參與輿論造勢 

  但這一衡量全局,先搶半步再行觀察的措施,並未獲得黨內外人士的認可。從最大反對黨自民黨到對領土問題一向態度強硬的日本共產黨,無不對菅政權提出質疑或抗議。不僅如此,日本各地的地方議會還相繼通過要求官方採取“毅然”態度的議決案。日本地方議會加入這輿論造勢的行列,可以說是1995年(日本戰敗50周年)日本保守派反對國會通過“不戰決議”以來的首次。 

  與此同時,民主黨內以少壯派議員為主的一部分鷹派人士甚至將釋放船長事件和1895年《馬關條約》簽署後“三國干涉還遼事件”相提並論,公然鼓吹戰前強者有理的霸權理論,激發狹隘的民族主義。 

  除此之外,以外相前原誠司為首的鷹派領導人更經常刻意發表“出格”的談話。例如,將中國對此次事件的反應形容為“歇斯底里”,及強調日本在領土問題上一毫米也不會退讓等。至於日本大眾傳媒以統一口徑,大量報道和渲染一邊倒的相關消息和言論,更不在話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