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除了熊貓,還有誰能代表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0-10-18 11:55:15  


 
中國面孔+好萊塢科幻=“文化不正確”

  對於正而言,除了孔子還有別的選擇。

  於正是世博會中國館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的總策劃人,他的“水晶石”團隊曾經參與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發光”卷軸的設計。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是在128米長的液晶折幕上“複原”北宋張擇端的原作,並讓原作“動”了起來,還出現了夜市。“北宋的城市生活,是中國古代形象非常漂亮的一筆。”於正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原作中靜態的“船過虹橋”,“水晶石”團隊讓它動了起來。船上的人在劃槳、翻桅杆,岸上的纖夫拉船,橋上的人指揮,往左一點,岸上的人有看熱鬧的,也有呐喊助威的,表現的是“大家為了一件事情,從互不相識到齊心協力”。

  “小孩追豬”是新增上去的,講的是一個小孩的豬跑了,小孩去追,把攤販的東西給撞翻了;還有在集市上做生意,爭搶客人的場面,“都是老百姓市井生活的真實一面”。

  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中有一篇叫“兼容並蓄”,講的是純陽殿左側擺著一個說書攤位,和尚、道士、小老百姓都聚在一起聽說書,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融洽地做著同一件事。“原來講市井生活,屋後確實有一口井,大家在一起打水,然後分水,人的和諧,就是理想的國家形象。”於正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有了設計師、代言人,“中國形象”用什麼方式表達?

  為國家形象“代言”時,鄭大聖選擇了水墨動畫。8分鐘的《和諧中國》,給了水墨動畫3分鐘,6個鏡頭。

  上海世博局給出的信息表明,世博園裡幾乎每個國家館都有電影影像,從LED到特形銀幕、立體影像,還有三維的,各種視覺效果都有。

  鄭大聖團隊後期也聯繫過三家世界頂尖的視覺效果公司,它們參與過好萊塢科幻大片的製作。這些公司在全球都有分支,但幾乎每個分支都很忙,因為參與了許多好萊塢大片的製作,工作量很大。要想拼3D,國內的工藝技術還支持不了,不是看完《2012》、《阿凡達》下個月就能複制。“技術支持達不到,強做也是山寨。”

  再者,對中國城市形象、未來生活的美好想象,給的是一個美國電影的語言,就像是中國面孔長到美國好萊塢科幻大片的背景裡,“我套用‘政治不正確’,這就是‘文化不正確’。”鄭大聖說。

  中國館一定要用中國式的語言——足夠中國,並且是中國惟一。

  他們找到了手繪水墨動畫,那是中國獨有的技術,不出口,不合拍。由於成本比一般動畫片高六七倍,水墨動畫並不適應汹湧的商業大潮,票房上就是“死”,在水墨動畫片《山水情》之後,中國的水墨動畫技術休眠了25年,但核心技術是受國家保護的,就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為了3分鐘的水墨動畫鏡頭,半個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都出動了,一畫就是三個月。僅為了畫出最漂亮的一筆,畫家就畫了七十多次,胳膊腫了一圈。

  最後展現的未來中國城市形象,是一個水墨暈染下詩意的東方“桃花源”,可以“采菊東籬下”,在自家陽台上搭建一個迷你的有機農場,可以采摘無污染的黃瓜、西紅柿。

  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一樣,世博會中國館最令人難忘的依舊是古代中國。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用現代的手段複活了一座超級大都市,千年前的城市也“讓生活更美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