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軍事對話 兩岸互利

http://www.CRNTT.com   2010-08-05 11:35:21  


兩岸軍事互信是民衆高度認同的議題
  中評社台北8月5日訊/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大陸社會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潘兆民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軍事對話兩岸互利”。筆者主張“在兩岸簽訂ECFA後,馬政府應盡快思考如何與中國大陸進行非軍事或軍事的政治對話,並思考如何運用可操之在我的籌碼,去證明並提升台灣無可取代的戰略價值。”文章內容如下:

  從日前大陸學者提出了兩岸共同協防開發南海的倡議,到近期中共國防部公開提出撤彈說,甚至有關軍事部署問題皆可談。可以看出,自從兩岸簽署ECFA後,大陸兩岸關係研究單位、學界到國防部的正式對外發言,皆不斷釋放出兩岸應開啟軍事對話並探討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訊息,大陸是很有準備的。筆者認為對於中共所釋出的訊息,馬政府值得注意而且要有所準備。

  依據筆者審視,二○○八年兩岸關係出現了實質性突破,尤其是兩岸在簽訂ECFA後,中共的台灣問題專家們皆認為,ECFA更拉近了兩岸之間的空間距離,也促進了兩岸民眾心理、情感的接近,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時期的到來,為兩岸在軍事對話,甚至是合作提供了歷史機遇。所以,他們認為,中國對台戰略觀念的內涵,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軍事對抗,變得更加豐富。大陸需要新的戰略思維,以便為兩岸合作拓展更大的空間。

  前美國亞太助理國務卿謝淑麗(SusanShirk)在接受專訪時,就曾指出:“中國過去老是習慣透過華盛頓來解決台灣問題,我們總是告訴他們,這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你應該自已去跟台灣談,現在他們這麼做了,這是一個好消息”,她也認為“從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著眼,兩岸對談是一個好消息,如此可以降低美國捲入兩岸軍事對抗的風險,同時也對台灣人民的經濟福址有助益。”

  面對中國對台戰略思維不斷地與時精進,筆者認為馬政府不應逃避,而是要更積極去準備,並且應適時拋出與中共進行政治對話的各種議題,將兩岸建構軍事互信視為維護台海安全的選項之一,這是一種戰略思維的運用。就如同台灣與中國大陸簽訂ECFA,其背後的經濟戰略思維是由中國通向世界,因為簽訂ECFA之後,美國與日本甚至於許多亞太國家都願意更提升與台灣的經貿關係。據此,當台灣在思考與中國大陸建構政治與軍事互信平台的同時,亦就是當台灣打出中國牌時,只會影響美國、日本甚至是其他亞洲國家,更加重視與台灣的安全關係,亦更加凸顯台灣在亞太安全上無可取代的戰略地位重要性。

  當然,目前兩岸軍事關係是兩岸關係中最弱的部分,與兩岸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關係相比,兩岸在安全領域中,特別是在兩岸的軍事互信上,仍然遠遠地處於嚴重落後的情勢。的確,在兩岸間缺乏政治互信的情勢下,兩岸軍事關係仍然保有某些“零和”特性,這對台灣安全是不利的,更對整個東亞的區域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誠如謝淑麗在專訪時指出:“中國的崛起,非不利於台灣,中國太弱才是風險,台灣真正該擔心的是中國內部發生動盪,這可能會促使內部鷹派抬頭,與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匯流,最後逼使中國領導人採取極端行動,反而有損台灣利益,威脅台灣安全”。筆者認為撤不撤飛彈,並非台灣所應關切的重點。台灣要關心的是,兩岸可否由軍事對話甚至是軍事互信機制的建構,於衝突前事先化解危機。所以,開啟軍事對話,方能保有台灣安全的長治久安。

  兩岸軍事關係是兩岸關係中最敏感的部分,也是最具有指標性意義者。筆者建議,兩岸應從非軍事的、非傳統安全的,如海洋合作、海洋資開發、汙染的解決等等海洋經濟與科技研究的合作開始,進而進入軍事對話。

  面對中國崛起,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新階段,以及中美兩強在東亞競爭實力消長的變遷情勢下,筆者主張在兩岸簽訂ECFA後,馬政府應盡快思考如何與中國大陸進行非軍事或軍事的政治對話,並思考如何運用可操之在我的籌碼,去證明並提升台灣無可取代的戰略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