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國家信用:中美的軟實力競爭

http://www.CRNTT.com   2010-08-05 10:55:34  


   
權力結構決定主權信用

  不過,構成償還能力的因素比較複雜。第一個因素顯然是經濟實力。比如,西班牙壟斷了美洲白銀,一下子就成了世界首富,各大銀行紛紛以很低的利率給西班牙王室貸款,因為他們相信美洲白銀將源源而至,王室有足夠的償還能力,風險很小。但是,也正是這個最富的王室,最終不停地宣布破產,不停地賴賬,讓銀行賠上血本。這就使人們把目光集中在構成償還能力的其他因素。這裡最重要的就是借錢的王室或政府的權力結構。

  從表面上看,權力最大的國王,能夠言必行、行必果,似乎最有信用。其實不然。試想,一個國王如果權力不受限制,你一介商人,把錢全借給他。他哪天一不高興,宣布不還了。這還不是“秀才碰到兵、有理說不清”嗎?所以,償還能力和權力的大小,經常有著負相關性。英王則屬於憲政君主。他經營現代國家的主要財政來源,必須經過國會批准才能獲得。當面臨軍事危機需要借貸時,王室借貸的償還信用,是以國會批准的稅收作為抵押的。也就是說,這不是他個人的承諾,而是國會的承諾,不可能說不算數就不算數。事實上,當時金融界給歐陸一些王室貸款時,如果王室下面的幾家大貴族肯出面擔保,王室貸款的利率就會低些;如果不僅有大貴族擔保,而且治下一些自治商業城市的政府也出來擔保,利率就更低。總之,權力越高越大,信用越差。但基層的權力,比如自治城市的政府,則有較高的信用。

  歐洲的金融市場,並非一下子就發明出這樣的信用體系。開始時,西班牙王室仗著白銀的壟斷,一度信用很高。英格蘭王室權力受限制,所控制的人口資源都比較小,信息較公開,財政問題暴露得比較充分,一度在阿姆斯特丹金融市場上信用較低。美國打獨立戰爭時,毫無信用,要靠著法國的牌子借錢,殊不知法國最後成為信用最差的國家之一。但是,經過幾個世紀的運作,金融市場終於明白:從長遠看,代議制的政府最有信用。這樣的政府,因此也就最有舉貸能力。

  中國要理解這種金融邏輯,有著巨大的傳統障礙。在西方列強打上門來之前,中國基本上沒有國債這麼一說。皇帝缺錢,收稅就行了。皇帝在萬人之上,怎麼可能欠你錢呢?你見過哪位大膽妄為之士,敢匍匐在皇帝面前說:“奴才的500萬兩銀子何時能夠償還”?

  現代的中國,當然已非帝制時代。中國有國債,也一直履行償還的信用。但是,中國尚無西方發達國家那種代議機構的權威。看看美國的刺激經濟計劃,總統派自己的閣僚,到國會一家一家地求。布什的財長保爾森,甚至給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單膝下跪。拿來的錢怎麼花,也要一筆一筆地算。政府撥款在國會辯論,電視轉播。中國的刺激經濟計劃,4萬億一下子就拿出來了。從短期看,中國顯然更有效率,全無美國國會那種扯皮。但是,從長期看,金融市場對這樣的權力運用完全不能信任。中國的信用被打低分,也就不足為怪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