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圓升值的教訓及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0-07-08 11:55:26  


日本經濟“10年迷失”的教訓,值得引起我們的警惕
  中評社北京7月8日訊/近年來,美國頻頻對我國人民幣升值施壓,設置貿易壁壘,提出對我國進一步開放市場、擴大內需等一系列要求。這種情況與80年代的日美關係有很大的相似性。只是相對於日本,美國對中國的影響力相對有限,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轉軌國家,中美之間的不對稱依賴程度不如當時的日美關係。但是日本80~90年代的經驗教訓,尤其是廣場協定前後日美間的博弈及其之後日本經濟“10年迷失”的教訓,值得引起我們的警惕。

  匯率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

  廣場協定並不是一次孤立事件,而只是80年代日美間一系列政策協調的組成部分,瞭解其問題的實質及世界性意義,需要對當時世界經濟、金融不平衡的大背景有個認識。

  80年代初,美國裡根政府實施減稅、放鬆金融管制以及貨幣緊縮,導致居民消費大增、財政赤字快速增加和經常項目赤字的擴大。另一方面,日本執行嚴格的財政預算管理(財政重建一直持續到1987年),成功應對第二次石油危機,企業競爭力提高等,導致日本貿易順差大幅上升,尤其是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上升得更快。

  與此同時,日本貿易順差又大量投資美國國債,那幾年美國國債發行收入中30%~40%為日本資金。世界經濟形成了實物與資金相互支撐的循環圈:日本為美國提供融資,進口日本的商品、服務,同時又通過自身的負債為美國對外投資需求提供資金支援。80年代日美之間的政策協調,就是在這個大循環基礎上進行的。

  起初,美國認同強勢美元政策,但認為因日圓低估,導致日美貿易失衡,產生低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本金融市場的封閉性(雖然日圓的使用情況好於1978年日圓匯率較高時期)。為此,設立日美間日圓美元委員會,推動日本金融的自由化、對外開放和日圓國際化。

  其後日本採取漸進的方式推動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日美貿易失衡仍持續擴大,美國開始與日本談判具體市場的開放,並簽訂一系列的MOSS協定(即從單一產品的貿易談判轉向市場和行業)。

  其後強勢美元損害了美國產業競爭力,美國轉向弱勢美元政策。美國通過廣場協定進行外匯市場干預,實現美元幣值有序下跌。為避免匯率調整失控,繼續獲得日本資金支援,美國要求日、德配合美國實行低利率政策。同時,日本官方還通過各種渠道,引導民間資金繼續持有不斷貶值的美國國債。

  美元大幅貶值,日圓大幅升值,給兩國產業帶來深刻變化,但對貿易失衡的調節作用仍不明顯,日本經常收支順差仍不斷攀升,進而美國又在經濟結構失衡中尋找原因。美國以修改後的超級301條款,以“維護日本消費者”利益的姿態,試圖改變日本的經濟結構,鼓勵美國企業到日本發展,爭取日美有相同的競爭條件。簽訂結構調整協定,要求日本擴大財政支出(美國認為如果增加民間投資,日本的供給能力會越發增長,進一步強化日本的競爭力,經常順差會越來越大),為促進土地利用而強化稅制,修改《大規模店舖法》,改革流通體系,強化《壟斷禁止法》,對排他性的交易慣例以及系列交易加強監督,修正內銷和外貿之間的價格差異等。

  在這期間,充滿了大量的貿易摩擦和各種直接的貿易管制,並成為推動各種談判的重要籌碼。雖然日美政策協調以削減貿易失衡為目標,但始終存在消除日本經濟威脅的意圖,貫穿著打壓日本經濟競爭力、開放日本市場的商業利益訴求。即使如此,所有這些政策並沒有直接實現貿易平衡目標,僅僅因日本經濟10年低迷而有所緩解,並將不平衡結構逐步轉移到東南亞地區。美國企業則因此贏得了寶貴時間,在IT、計算機軟體、金融、服務業等領域確立了全球競爭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