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大陸專家:馬英九應大格局超越自己

http://www.CRNTT.com   2010-06-05 00:36:48  


 
  馬英九兩岸政策核心“三不”、“一國兩區”、“互不否認”及兩岸是“特殊關係,而非國與國關係”等內涵,既是穩定兩岸關係的因素,又使其後續發展遇到難題。當前“中華民國政治定位”、台灣“國際空間”、台灣“安全”等問題的糾葛難以紓解,破解兩岸政治難題、展開政治談判尚需時日。但是,和平發展已塑造成為全台灣的主流民意與永恆價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推動力、生命力、競爭力、凝聚力將進一步增強,和平發展態勢難以逆轉。

  馬英九的兩岸開放政策獲得民意最大的支持與肯定,滿意度高達六成五至八成,也是馬英九歷經多次政治危機而能從容脫困的重要法寶。縱使綠營全力攻擊馬英九“親中賣台”,“矮化台灣”、“鎖進中國”,但仍無法動搖多數民眾對馬兩岸開放政策的支持。

  再次,台灣參與國際活動有所增加,民眾意願得到一定滿足。馬所言“外交休兵”成為可能,“活路外交”進展頗多,台灣由“麻煩製造者”向“和平締造者”角色轉型。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連戰先後二次出席亞太經合會議(APCE)非正式領袖峰會,台灣成為WTO政府採購協定(GAP)的第41個會員。台美關係得到修補並趨於穩定,互信增強。馬上任後多次過境美國,待遇越來越高,美國主動將台灣從301條款觀察名單除名。美國方面對馬英九上台後美台關係甚為滿意,薄瑞光曾將其形容為“溫暖與尊重”,稱美國樂見台海局勢的緩和,目前進展符合美國的利益。(10)台日關係也取得實質進展,雙方確定2009年為“特別夥伴關係年”,不久前簽定合作備忘錄,日本方面對馬的“反日”疑慮有所下降。台灣民眾參與國際活動的意願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外交”進展成為馬英九得分項目。

  第四,台灣內政治絲益棼,藍綠對峙有增無減。馬英九致力於藍綠和解、朝野對話,多次邀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溝通、對話,最終在今年4月26日舉行“雙英辯論”,開創了朝野辯論的先例,奠立藍綠互動的新模式。但藍綠對峙氣氛沒有絲毫改變。行政區劃改設“五都”,“地制法修正案”、“產創條例”等法案、健保、教改、稅改等,無不淪為朝野角力的戰場。二年來台灣始終在藍綠、“統獨”、左右之間無謂的耗損、擺蕩,理性、溫和的中間選民、中道力量難以成長。馬英九無力改變台灣內部藍綠對峙、朝野互嗆的非理性結構。

  第五,拚經濟成績黯淡,乏善可陳,重創馬聲望。2008年大選中馬英九提出“六三三”、“九萬兆”、“馬上好”等競選政見,但遭遇金融危機重大衝擊,馬及其行政團隊雖祭出振興經濟、擴大公共投資、發放消費券、開放陸客赴台等措施,但收效甚微。台灣經濟急轉直下,就業萎縮,失業率飆升,2009年失業率高達5.86%,失業人口多達63.9萬人,均創歷史新高。經濟發展失速,2009年經濟增長率為-1.87%,平均薪資降為42451元新台幣,比前年同期減少近5%,倒退至6年前的水準。劉兆玄被迫修改“馬上好”為“漸漸好”,馬解釋“六三三”要等8年後才能實現。在野黨譏諷馬劉體制為“九流政府”、“馬長劉”。(11)

  看來,馬英九執政二年有為有守、有得有失,有亮點也有敗筆,因為民眾望治心切,馬的謹守分際、堅持改革的作法飽受苛責,使馬蒙塵。“不容青史盡成灰”,有別於扁當局的荒腔走板,馬英九力圖將台灣政治風貌定格於清廉、正派、打拚的圖像中,並在“深耕台灣、開放兩岸、聯結亞太、佈局全球”的戰略框架中取得突破,為台灣贏得前所未有的戰略空間,也創造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契機,兩岸關係進入螺旋上升的新境界。“馬上,未必都好;但馬上,兩岸確實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