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制衡美元:儲備貨幣多元化更具現實性

http://www.CRNTT.com   2009-07-09 10:15:21  


儲備貨幣多元化,本身就有利規避風險。
  中評社北京7月9日訊/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儘管中國也一再明確表示會承擔與自己的能力相應的國際責任,但中國明確意識到,中國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這是中國對世界的最大貢獻。但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都不這樣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因為西方危機深重,沒有中國、印度、巴西和俄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參與就不能拯救危機,更不能重建未來的國際金融秩序。而在新興經濟體當中,只有中國才具有強大的經濟能力。因此,金融危機以來,儘管西方也有些人想把中國作為危機的“替罪羊”,例如批評中國的高儲蓄率導致了金融危機,但總體上西方對中國寄予很高的期望,要求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文章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世界對金融危機的認識已經越來越深刻。其中的一個共識是,金融危機的制度根源在於美元獨霸天下。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元一直是全球的儲備貨幣,原油等主要商品以美元計價,全球企業也以美元結算,主要工業國家的央行以美元作為對抗危機的儲備貨幣。然而,由於美國大量增加美元供給以處理各種危機,包括這次金融風暴,導致美元計價的資產的價值大減。美國債務毫無限制的累積更打擊全球市場信心和穩定。改革的邏輯很簡單: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成立一個新的全球儲備系統,此系統可以是擴大特別提款權(SDR),也可以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來成立一個新的國際貨幣。

  很容易理解,美國政府的方方面面對這些建議持強烈的反對意見。對美國來說,最大的利益就是各國幫助其應付危機,恢復其往日的霸權地位。在G20之前,歐洲國家強調要對全球金融體系進行監管,美國反對這樣做。美國主張各國投入更多的錢來應付危機。美國的主張自然從其恢復霸權地位的角度來考量的。

  因為中國在新興經濟體中的重要性,很容易被視為領導發展中國家與西方尤其是美國進行較量。有人因此說,G20的真正核心是G2。但說中國VS美國不免有些誇張。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加,要求增加在IMF中的權限最正常不過了。問題在於,超主權儲備貨幣是否在挑戰美國?其實,這個提議主要是對美元霸權的不滿,更是對美元價值的擔憂。

  文章認為,未來的金融體制怎麼樣還是要取決於各主權經濟體的實力。儘管美國發生了深刻的危機,但還是世界最大經濟體,沒有一個實體經濟能夠挑戰和取代美國的作用。雖然美國深陷危機,但對未來國際金融體制的改革仍然保留著“一票否決”權。

  全球化迫切要求超主權的組織來協調全球經濟金融活動,但客觀現實上很難出現一個超越主權國家之上的經濟體。IMF的產生本來就是要協調國際經濟活動的,但為什麼IMF沒有發揮好其應當發揮的作用,甚至發揮了相反的作用?這是國際權力政治較量的結果。無論從設想到運作,IMF背後都是權力政治。IMF和其所設立的SDR本身的發展就說明這個問題。根據IMF機制,擁有16%以上投票權的美國擁有絕對的否決權。正是如此,有人說IMF實際上是美國財政部的一個分支機構。在不改造IMF本身的情況下,根本難以取得全球貨幣供給控制權。SDR的產生有其理性,但更為重要的是操縱SDR的主權國家權力。

  文章指出,各國要求在IMF內擁有更多的權力很好理解,但更為重要的是要重新定義IMF的功能,使得其不會受主要主權國家的操縱。如果這一點做不到(實際上是難以做到的),那麼就要減少IMF的國際責任,把權限分散到其他區域型金融和經濟組織。要對美元形成制約可能不是一種超主權貨幣,要制衡美元,唯一的出路可能在於儲備貨幣的多元化。單一儲備貨幣導致的是絕對的腐敗,多元儲備貨幣則會在它們之間構成一種有效制約,就是說在主要主權經濟體之間構成制約。同時,對較小主權經濟體來說,多元儲備貨幣給他們帶來更多生存空間,而無論是單一主權儲備貨幣還是超主權儲備貨幣都會使得他們的生存空間最小化。多元儲備貨幣是次優選擇,但更具現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