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農民工問題嚴峻化 是危更是機

http://www.CRNTT.com   2009-02-17 09:28:42  


大量農民工進城謀生,農村“留守兒童”日益增多
  中評社北京2月17日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今天在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登評論文章“農民工問題與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作者認爲“如何對待農民工關乎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是朝開放社會發展還是倒退為一個封閉社會”;“如果能够把廣大的農村人口納入公共服務範疇,政府更可以獲得巨大的政治支持力量”,因此“儘管農民工問題的出現和嚴峻化在眼前來說給政府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但從長遠來看,這不是一個負擔,而是一個巨大的契機”。文章内容如下: 
 
  很多年來,農民工問題給中國政府帶來無窮的經濟和社會甚至是政治上的壓力。金融危機之後,這種壓力變得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具體。這同時也說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政治緊迫性。

  但從現在所出台或者所討論的舉措看,很多帶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性質。就是說,這些政策是用來應付農民工問題,而並沒有長遠的目光從根本上來解決。

  本欄上周提到,在農民工問題上,中國現在的趨向實質上是要把目前的二元社會轉變成三元社會,即在現有城鄉差異之上再附加一個非工非農的社會群體,就是農民工的制度化。

  如何解決農民工問題?對付眼前的問題和危機當然有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這個問題放在中國社會發展的遠景中來考量。如果像現在這樣下去,中國社會勢必變成三元社會。

  這個三元社會要比過去的二元社會還要難以治理,從而為巨大的社會動亂埋下制度性因素。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廢除農民工制度,有計劃地、漸進地通過城鄉整合向一元化社會發展。

正義的社會必須是開放的社會

  農民工是中國戶籍制度的產物。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戶口制度在中國的歷史上並不存在。歷史上,儘管中國是個農業社會,但人口具有高度的流動性。這裡不僅僅是人口的區域流動性,更重要的是社會分層意義上的流動。

  中國傳統沒有西方那樣的階級概念,更沒有印度那樣的身份等級概念,個人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往上流動。今天的戶口制度是49年建國之後特定歷史的產物,是政策的產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