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當前台灣政黨生態 基本特徵為何?

http://www.CRNTT.com   2017-09-14 00:05:18  


 
  3、“時代力量”與民進黨維持競合關係,國民黨對其低調“冷處理”。

  面對以“時代力量”為代表的台灣新興政黨崛起,民進黨處理與其關係整體基調未變,但執政前後有策略調整。第一階段為蔡英文2008年首次任民進黨主席後,將宣導與推動社會運動作為民進黨的重要政治理念。2014年第二次當選黨主席後,領導民進黨進一步向公民路線靠攏,與“時代力量”等新興政治勢力建立合作關係。2016年“大選”雙方密切合作,實現雙贏。第二階段為民進黨從“在野”走向“執政”後,民進黨與“時代力量”因政黨利益不一致齟齬增多。“時代力量”黨主席黃國昌表示,對於蔡英文宣示的年金、司法與轉型正義三大改革,“時代力量”至今“全力支持、理性監督”。但他不會用“敵友”來定位與民進黨的關係,不做“民進黨的橡皮圖章”。

  民進黨地方“立委”系統原本就對禮讓“時代力量”頗有不滿,目前雙方角力焦點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2018年“九合一”選舉可能成為雙方關係引爆點。由於縣市長選舉是單一選區制,而議員選舉是複數選區制,因此“時代力量”對地方首長選舉有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能力,黃國昌等“明星立委”若參選新北市等地方首長,將對民進黨構成嚴重威脅。而地方議員則是“時代力量”有能力、有意願爭取的目標,也是民進黨最擔心的領域。這就導致民進黨內欲角逐縣市長的人選,力求與“時代力量”保持友好關係,以防被其在地方首長選舉中攪局。而縣市議員部分,民進黨地方黨部及有意參選者,則竭力防堵其坐大。二是兩岸路線上民進黨承受壓力。民進黨雖不放棄“台獨”黨綱,但期望以“維持現狀”政策達到在堅守“台獨”理念與維護兩岸關係上的平衡。但“時代力量”兩岸路線比民進黨“更綠、更獨”,堅持“兩國論”,要求民進黨儘快完成“修改公投法”、“公投制憲”等,讓民進黨本就“虛弱”的兩岸政策面臨更大壓力。總體而言,民進黨與“時代力量”仍呈現“大小綠”與“鬥而不破”的合作關係。民進黨需要“時代力量”充當“激進側翼”,“時代力量”則對民進黨路線調整形成制約。

  國民黨則冷處理“時代力量”的挑戰。“時代力量”以取代國民黨成為“第二本土政黨”為目標,單獨或配合民進黨不斷打擊國民黨。國民黨面對“時代力量”的步步緊逼,一方面予以適度有力反擊,如發起針對黃國昌的司法訴訟與罷免程序。另一方面,國民黨仍將內部整合與制衡民進黨作為主要目標,不願被“時代力量”牽扯過多精力,因此在處理與“時代力量”等新興政治勢力關係時,傾向低調冷處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