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林紅:美台軍事關係提升?“舊戲碼”而已

http://www.CRNTT.com   2017-08-07 00:05:28  


 
  6、7月這兩輪中美高級別對話是“習特會”後確立的四個對話機制中最重要的兩個,將奠定特朗普任內中美關係的基調。這一系列密集的“親台”軍事法案的提出,在時間上看顯然是刻意而為,目的是制衡這兩輪中美高級別對話,以保證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始終保持在戰略平衡的傳統之中,或者說,繼續利用美台關係“對衝”中美關係,以確保美國對華政策的風險可控。

  金融學上的對衝(hedge)指特意減低另一項投資的風險的投資,即同時進行兩筆行情相關、方向相反、數量相當、盈虧相抵的交易。對於美國來說,中美關係與美台關係是具有“對衝”性質的兩筆“投資”,當然,這個“對衝”並不完全符合金融學的定義,兩筆“投資”之間確實“行情相關”、“方向相反”,但是規模並不對稱,絕對意義上很難盈虧相抵。在這裡借用,是因為台灣問題事涉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中美關係中的結構性障礙,美台關係的提升在強度上具有對衝性,是用來減低中美關係正向發展的風險,即通常所說的“制衡”、“平衡”。

  當中美關係緊張之時,美國處理美台關係就會比較低調,而當中美關係積極向好時,美台關係就可能更具挑釁性,這已經是人所共知的舊戲碼了。“習特會”後,特朗普要與中國以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為平台確立新關係,要得到中國在朝鮮問題等問題上的合作,但他的政府事實上並不能充分確定這樣的決策風險有多大,即美國因為與中國走近、與中國合作而面臨的戰略損失(優勢地位、資源占有和盟國信任)有多大。因此,在軍事領域提升美台關係,就成為了“對衝”中美關係風險的新一輪投資,“台灣旅行法”、對台軍售、“美台軍艦互泊”等就是其中大大小小的“投資項目”,美國國會在幾乎每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中都會拿台灣問題做文章,向中國施壓。

  中美關係與美台關係的“對衝”性質,是美國分權政體的產物,國會與總統權限不同、影響不同,他們之間形成立法權與行政權的制衡。根據美國對華決策的慣例,當美國總統著眼於總體利益與格局來選擇相容性對華策略時,美國國會通常更偏向制衡中國、突顯台灣的戰略地位,上述法案就是美國政壇“親台派”密集造勢的直接結果。而特朗普如果考慮到中美關係的總體需要、中國方面的政治紅線而決定謹慎決策,既可以不予簽署通過,也可以在簽署後不具體執行,在這種情形下,這些“親台”法案要在實際政策或行動上惡化中美關係,還缺乏落實的機會。但特朗普以“商人總統”著稱,他在一個中國政策、對台軍售等問題上的交易意識從一開始就引發過衝突,特朗普通過首個軍售案,也有回應國內保守派壓力和台灣需求之意。因此,總統與國會兩方面相互配合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否則政府方面的對台軍售案、眾議院的“台灣旅行法”、參眾兩院的《2018年國防授權法》何以不約而同地都選擇了在兩輪最重要的中美高級別對話之間出籠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