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深度專訪:蘇暢談遏制中亞恐怖主義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6-12-13 00:08:42  


蘇暢表示,中國和中亞間應該加深相互了解。
 

  “一帶一路”:關鍵在於“民心相通”

  中評社:在“一帶一路”的框架內,中國與中亞的合作有哪些支柱性環節?

  蘇暢:“一帶一路”倡議中最重要的是經濟項目,例如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合作等中國與中亞國家雙贏的項目。金融、高科技產業方面合作,有助於中國開發新市場,也促進中亞的經濟發展。在構建形成市場意識、構建成熟市場機制上中亞國家也希望得到中國的幫助。

  “一帶一路”的內涵包括“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要特別強調的是民心相通。民心相通需要前四者合力,反過來又服務於政治、經濟溝通等“四通”,是“五通”中最深遠的目標。目前,目標距離實現還差很遠,中國和中亞間相互了解還不夠。中亞對中國的認可還比不上對西方和俄羅斯,國內民調也反映中國民間對五個斯坦也知之甚少。因此,民心相通方面我們需要做很多也能做很多。最近成立的“中國-中亞國家大學聯盟”就是很好的機制,在中亞的孔子學院也能起到搭建平台、促進文化真正交融的作用。宣傳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要宣傳中國現在的經濟發展程度,使除經常來華的中亞商人、官員外的普通居民了解中國超前的發展水平。

  中評社:現階段看,除了貸款、基建,中國是否有更好的方式促進中亞發展,或者是長久的制度性的安排保證合作?

  蘇暢:中國和中亞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差異比較大,要找到使中國企業能盈利、有動力,又能促進中亞經濟發展的點,還需要摸索。

  首先是雙邊合作。中亞國家間一體化還很遙遠,經濟貿易壁壘問題比較多,所以從雙邊切入,做一些具體的項目,合作更容易展開,中國在塔、烏做的交通基礎設施就是例子。,在烏茲別克的高新特區也有不少中國企業在裡面。再者,雙方政府談些務實細節,為企業創造良好條件。中國的企業在市場機制不成熟的中亞經營面對的困難,就需要雙方高層洽談,提供一些政策和優惠的條件。比如中亞國家有外匯匱乏的情況,中國企業在中亞盈利後面臨突出的匯困問題,盈利受到影響,中國企業的積極性受到打擊,這就要官方層面去談判、落實,扭轉它的市場經濟意識。

  中評社:在“一帶一路”大力落實的背景下,上海合作組織是否還發揮著作用,又會向什麼方向改革發展呢?

  蘇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時,吸引了大部分關注,上合組織曾一度被認為過時,沒有用了。現在,中國從上到下已經明確上合組織對接“一帶一路”中國與中亞國家、“一帶一路”沿線經濟國家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平台作用。上合組織是一個成熟的機制和功能完整的國際組織,有很多落在實處的成果。上合組織在銀聯體、投資、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務實合作以及安全職能上發揮很多作用。

  上合組織提供了各級別領導人見面溝通、政治互信的重要平台。早期每年一次的各級別會晤,促進了中國與中亞國家高層間的了解,讓中亞國家知道“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構想,中國對中亞沒有戰略上的野心,便於“絲帶”的項目推進。此外,上合組織在“絲帶”之前發揮了許多先鋒作用,上合框架內的多邊或雙邊經濟合作,使中亞國家與中國一樣得到實惠。在未來,“絲帶”具體的一些項目會在上合組織這個成熟的平台里洽談和完成,上合組織將來會發揮更大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