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理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誤區及重點

http://www.CRNTT.com   2016-05-25 07:41:04  


 
  第二個支柱是投資。

  投資在新常態下的基本特點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投資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一要強調低成本,即將融資成本降低,更好地促進投資的擴張;二要強調去杠杆,即大力發展股權式或股債結合式的融資方式;三要強調補短板,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四新”投資作為核心與重點。這樣,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的工作重點也得到了突出和強調,形成了有效抓手。

  第三個支柱是產業組織。

  產業組織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要求是:正確面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的兼並重組,以創新為基礎,在做“減法”的同時,做好“乘法”;重視服務業與製造業的融合,全力促進製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產出特征由產品和服務分離向產品和服務融合轉變;強化差異化產品的高效、靈活、有序和協同生產,將標準化產品供給的“中心-外圍”模式推進到滿足差異化產品供給的“分布式”、“柔性”和“模塊化”等新模式,創新產業鏈和價值鏈。

  第四個支柱是市場體系。

  市場體系的新常態下的規律性表現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因此,市場體系必須做好以下三件事:能夠保持企業生產的產品差異化和質量特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建設,推進知識產權資本化進程和拓展創新領域及範圍是重要的政策支撐;能夠高效匹配差異化產品和個性化需求,大力提升市場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服務,建設智能化市場是滿足這一要求的關鍵舉措;能夠以競爭來統一全國市場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進而改變有效供給能力不足所導致的大量“需求外溢”。

  五個重點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強分類指導,注重精准施策

  文章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提高改革效應。要加快國有企業、財稅金融、價格體制、農業農村、對外開放、社會保障、生態文明等領域基礎性改革,抓緊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關鍵性改革舉措。這些改革和任務凝聚到工作中,就是強調“三去一降一補”等“五個重點”。

  第一,去產能。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淘汰和調整“僵屍企業”。堅持“養人”不“養企”,“補償”不“補貼”的原則,綜合採取財政、金融、產業和社會保障等政策手段,為化解矛盾、降低阻力、形成動力創造良好的條件。中央財政的1000億元的梯級獎補資金要科學、有效地運用。

  第二,降成本。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出“組合拳”。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將“營改增”改革的效能進一步發揮出來,適當減並稅率種類結構等,激發減稅和調控效果;降低企業財務成本,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降低物流成本,推進流通體制改革,確保“營改增”下的高速公路和普通過路費可以納入運輸企業的進項抵扣,等等。

  第三,去庫存。去庫存的重點在於房地產庫存的化解,鼓勵居住性需求和租賃性需求的發展,徹底摒棄以投資需求降低庫存的理念。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

  第四,補短板。這裡包括精准扶貧、精准脫貧;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准性,推動形成市場化、可持續的投入機制和運營機制,等等。

  第五,去杠杆。中國杠杆率風險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層面,2016年地方政府顯性債務規模將達17.2萬億元,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二是企業融資層面,載至2016年4月末,全社會貸款餘額為104萬億元,為2015年GDP規模的1.54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7%,杠杆率為2.32倍。要加強全方位監管,規範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由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強分類指導,注重精准施策。習近平多次強調要“有針對性地實施精准對策”“精准把握各項改革舉措”“不斷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續性”就是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階段,把規劃做好、思想做通、制度做全、機制做優、措施做實。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