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智庫雜誌:兩岸關係 新特點與新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5-11-17 00:15:00  


 
  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應當針對大陸和台灣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開展對話交流與合作。8月18日,“上海台北城市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分別就文化交流、智慧城市、社區醫療及青年創業等4個專案開展討論。這四個主題都是上海與台北在城市治理中共同面對的課題,並且,兩市在這些問題上各有所長,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雙城論壇的成功舉辦,顯示出兩岸從社會治理的角度,選擇兩岸共同面對的具體問題進行合作交流,最符合兩岸民眾的利益。在論壇中,楊雄與柯文哲兩位市長“最有共識的觀念是‘民間先行、政府支持’”⑧。這個合作模式有助於自下而上地凝聚兩岸共識,建立兩岸互信,為最終解決兩岸政治分歧創造社會基礎。

  (三)採取相向而行的方式縮小兩岸之間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立場差距將成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又一個特點

  所謂“相向而行”是指“雙方面對面地走向彼此,相向就是朝同一目標,面對面地運動。在政治問題敘述時,常用相向而行來表達雙方具有共同的目標或共同願景。”⑨針對兩岸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分歧,兩岸之間只有通過相向而行的方式,才能縮小彼此的分歧。

  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大陸國台辦與台灣陸委會常態化的溝通機制就是一個兩岸相向而行的成功案例。國台辦與陸委會不僅代表了各自的當局,而且這兩個部門的設置與存在體現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立場”。在此基礎上,2013年10月第二十一屆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台灣方面首次讓陸委會官員參與APEC會議;兩岸事務主管,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台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也進行了首次會面並互稱官銜。隨後,兩岸先後舉辦了3次“張王會”,標誌著兩岸政治關係取得歷史性突破。這是兩岸之間“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同樣,柯文哲擔任台北市市長後,“將大陸小組由市府研考會下的‘大陸小組’提升到直屬市長,由柯本人任召集人,副市長鄧家基及周麗芳任副召集人”⑩,明確定位台北市與上海市的交流是“兩岸城市交流”,他說:“因為我們把台北與上海的交流定義成兩岸城市交流。因此,我們在台北市政府秘書處之下設立了大陸小組專門辦理大陸事務,另有國際事務小組處理外國事務。我們瞭解兩者的不同。”⑪正是柯文哲在兩岸關係的性質上做了清晰的說明,向大陸的立場靠攏,明確了兩岸兩地——台北市與上海市的雙城論壇的定位是“兩岸城市交流”,即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因此,也得到大陸的善意回應,“上海—台北城市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