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八條對策

http://www.CRNTT.com   2015-11-08 08:18:40  


 
  五策:穩定樓市,組織中國版住房銀行,盤活存量,惠民生去庫存。

  房地產既不應該被神聖化,也不應該被妖魔化。短期來看,房地產不穩則中國經濟難穩。中長期來看,中國目前城鎮化率只有55%,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希望滿足基本的住房需求。對政府來說,房地產既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民生問題,必須想辦法支持合理的住房需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支持信貸融資。

  對此可以考慮盡快成立中國版的住房銀行。通過購買商業銀行的房地產抵押貸款,盤活信貸資產存量,改善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提高其放貸意願。同時改變保障房供應模式,購買存量,加快消化商品房庫存。

  此外,要矯正房地產市場的制度扭曲:增加城市開發中住宅用地比例,降低購房成本;改革戶籍制度,讓人戶分離的農民工真正實現城市化,為合理的購房需求掃除障礙。

  六策:推廣PPP,改善投資環境,加快科技轉化。

  通過PPP和混合所有制加強政府資本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向社會資本讓利,是應對當前中國經濟困境的必然選擇。對中國來說,國企私有化並不現實,更現實的是混合所有制。而PPP就是混合所有制的一種重要形式。為此有必要釐清中央層面的PPP頂層設計與領導機制,並完善相關法律體系,改善PPP制度環境。理清價格機制、財政承諾和預算銜接等問題,以立法的形式保障社會資本的利益。

  另外,中國的研發投入占GDP比例為2.01%,與韓國、芬蘭等國家接近4%的水平仍有較大差距。技術創新一方面需要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激勵,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政府的整合和支持,尤其是一些重大科研項目的短時間攻關。建議在現有的中科院等國家級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基礎之上,組建獨立的國家級科研創新中心,採取市場化管理模式,並結合各地禀賦和技術優勢進行布局。

  七策:守住底線,打破剛兌、清理不良資產,傳遞風險信號,頂住壓力倒逼改革。

  貨幣政策失效的症結在於商業銀行惜貸,商業銀行惜貸的症結在於不良資產。存在症結的商業銀行體系就好比出現了癌細胞的患者,不良資產就是癌細胞。醫生目前開出的藥方是嚴控癌細胞擴散,即嚴控不良資產、考核不良資產率,患者也出於恐慌少吃一切可能致癌的物質,導致惜貸情緒嚴重。

  這種方法看上去無可厚非,但實際上僅能用來預防。在癌細胞已經產生的情況下,這種做法反而會加速病人體質弱化,形成惡性循環。建議監管層和銀行管理層提高風險容忍度,發揮逆周期調控的作用,不要順周期強化銀行的惜貸情緒。與此同時,加大壞賬衝銷的力度,提高速度;組建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剝離有毒資產;通過多種方式補充銀行資本金,加快不良資產的資產證券化。

  經濟下行已經無法支撐剛性兌付,弊端愈發凸顯。借鑒韓國的經驗,建議抓住機會,倒逼改革破局,讓大而不倒的企業倒下去。不過也要為此建立配套的社會安全墊,防止次生社會危機發生。

  八策:制定規則,主動二次開放,強化對國際規則的影響力。

  新常態下的第二次開放必須要有不同於第一次開放的新思路。過去對外戰略的重點是“韜光養晦”,被動接受規則,現在的重點要轉向“有所作為”,主動改變規則。從歷史上看,一旦一個經濟體躋身全球前列,從被動開放到主動開放是必然選擇。

  為此,首先要主動改變多邊貿易制度:一方面加快與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和自貿區建設;另一方面加快推進多邊貿易協定和貿易區建設。

  其次是要主動改造多邊金融機構。中國現在也需要自己的金融陣地,必須推動現有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比如加快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的投票權改革,修改美國的一票否決權;再比如加快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銀行、上合組織銀行等國際投融資平台的建設。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