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中美關係有足夠韌性 

http://www.CRNTT.com   2015-06-17 16:01:12  


  中評社北京6月17日訊/中美兩國關係恰如硬幣之有正面與反面。

  當國際輿論看到中美兩國在南海地區似乎劍拔弩張的時候,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率團如期訪美,行程十分豐富,且具有實質性內容,包括訪問美軍基地,參觀“里根”號航母,觀摩美陸軍火力演習,並與美國高層會談、會見。訪問期間,中美雙方還就“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的有關附件進行探討,表示將力爭在習近平主席今秋訪美前完成空中相遇安全行為準則(“空中相遇”附件)的磋商。上述軍事交流讓人相信,中美在南海地區並不會發生戰爭。

  同樣,當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中美南海博弈的時候,兩國正緊鑼密鼓地為本月下旬即將舉行的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做準備,屆時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也將同時舉行。雙方都期待上述對話與磋商能取得積極成果,這將有助於為習近平秋天訪美營造良好氛圍。習近平訪美是今年中美關係的頭等大事,美方早在今年2月就對外宣布訪問消息,這在外交實踐中是不尋常的,足見這次訪問對雙邊關係的重要性。

  一方面在南海問題上“針鋒相對”,另一方面又為高層往來密切溝通,這正是中美關係複雜性的體現。縱觀中美建交以來兩國關係走過的歷程,既有波折不斷的時期,也有相對平穩發展的階段。台灣、西藏、人權、宗教、貿易、防擴散等問題時常對中美關係造成衝擊。隨著形勢的發展,老問題沒有解決,新問題又不斷產生,比如近幾年美方一再炒作的網絡安全問題。形形色色的“中國威脅論”更是與中美關係的發展形影不離。與此同時,我們又看到,中美之間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深度持續加大,雙方對話、磋商的機制越來越完善,目前達到了90多個。

  幾十年來,中美關係在曲折中前行,在脆弱中顯示出韌性。中美關係的韌性來自於兩國政府和民眾對共同利益的基本體認。作為兩個大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兩國就可以辦有利於雙方和整個世界的大事;對抗,兩國就會給自身和世界帶來災難。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和邏輯,中方提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過程,就是要把中美關係的韌性發揮到極致,避免中美關係的脆弱性演變為兩個大國的衝突與對抗。

  至少到目前為止,中美關係有著足夠的韌性,這是兩國之幸,世界之福。但我們絕不能把中美關係的韌性作為當然,因為中美關係還有其脆弱性。中美關係的脆弱性來自於美國的任性。美方還時常會任性地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美方基於維持自己戰略優勢地位的思維,對於中國的崛起有著難以抑制的戰略猜疑。可以說,美國的任性撕扯著中美關係。正如在南海問題上,美國本不是爭端方,卻為自己的戰略利益任性地介入,徒增中美戰略互疑。要增加中美關係的韌性,兩國就需要擴大合作,管控分歧,美方更要管控住自己的任性。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賈秀東 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