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堅持市場導向構建“一帶一路”政策支持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15-06-07 08:13:27  


 
  政策選擇的原則要相互配合好,避免交叉重複。既要體系完整,不存在重大遺漏,又要公開透明、簡單易行。政策既要體現出對企業的大力支持,又要避免實施過度、扭曲的市場行為。政策選擇要注意動態靈活性,介入程度要隨發展階段而變,早期企業可能對政治環境缺乏了解,對市場環境認識不足,需要政府發揮更積極作用,但隨著條件成熟,市場活力被激發出來後,部分政策實施力度要減少或適時退出。此外,政策的選擇也要考慮相鄰國家的政策動向,避免相互抵觸、效果弱化,必要時通過國際磋商的方式加強相關政策的協同和配合。

  第四,完善實施落實機制。“一帶一路”覆蓋交通、能源、金融、旅遊、文化教育等眾多領域,涉及中央和地方多個層級、多個部門。中國已在中央層面設置“一帶一路”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財政部、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相關部門。工作組圍繞重大項目庫建設、項目評估遴選、資金籌備、執行主體、投資機制、國際協調等問題進行研討,制定總體方案,明確分工。各部門各主體根據各自分工制訂實施計劃和推進時間表。發揮智庫的第三方評估作用,做好科學論證和效果評估。建立完善的獎懲激勵問責機制,調動各部門積極性,使其主動作為,並依法行政。

  “一帶一路”政策支持體系架構建議

  文章認為,“一帶一路”政策支持體系應該包括以下五大模塊:國際環境營造、國家規劃指導、宏觀政策支持、投融資平台建設、支撐服務提供。

  1.國際環境營造模塊

  立足周邊,面向“一帶一路”,通過商簽自貿區和投資保護協定,建立高水平的自由貿易區網絡,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提高相互開放水平,營造更為寬鬆、透明、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加強沿線各國海關、檢驗檢疫、標準認證部門和機構之間的合作,推進監管互認、信息共享和標準兼容,降低經貿合作成本;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標準,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樹立良好國際形象;通過高層互訪和部門交流,簽署多雙邊合作備忘錄,利用國家主權的信譽和影響;充分利用亞太經合組織、亞洲合作對話、亞歐會議等現有機制,加強“一帶一路”議題,推動相關協調機制建立。

  2.國家規劃指導模塊

  做好三類規劃:一是國際層面的,形式上可以為單方發布的合作倡議白皮書、雙方或多方聯合制定的區域性合作發展規劃;二是國家層面的,在一國之內就可能影響“一帶一路”經貿人文合作的事項進行研究,做好規劃,匯聚各方資源,協調多方力量,確立建設和推進路徑,避免內部惡性競爭,確保建設的效率和效益;三是地方或部門層面的,在國際和國家規劃框架下,就各自區位條件和職能職責進行規劃,確立重點項目和重點工作,發揮自身優勢。此外,不同層級規劃要有效銜接,不同部門規劃要彼此協調,有必要建立信息分享公共平台;針對沿線地區仍存在較多不穩定因素,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風險規避、預警和處理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及早預警、提前規避、妥善處理。

  3.宏觀政策支持模塊

  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和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等對重點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擴大與沿線國家本幣互換、結算的範圍和規模,加強金融機構合作,提升結算便利化水平;推進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推廣海關“單一窗口”管理和“三個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鼓勵沿海地區與沿線國家重點港口之間加強合作,支持地方設立中外經濟合作園區和對外開放園區;適當加大對沿線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力度,幫助建設一批民生項目和培訓一批管理技能人才,促進民心相通。

  4.投融資平台建設模塊

  建設利用好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絲路基金,加強與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歐洲投資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促進沿線國家銀行合作,推動以聯合體的方式開展銀團貸款、授信擔保等業務;鼓勵沿線國家在國內成立或聯合成立基礎設施建設基金;推動東盟及中國、日本、韓國多邊合作的“10+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功能升級,擴大覆蓋面,使之成為監測和維護沿線地區宏觀經濟和金融系統運行情況的重要國際機構;推進亞洲債券基金建設,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發展,大力培育亞洲債券市場,優化亞洲金融資源配置;創新利用PPP等投融資模式,推出海外投資保險產品,對購買相關保險給予一定的補貼,引入和撬動民間資本,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多措並舉構建資金來源渠道廣、配置效率高、投資收益有保障的投融資平台和機制。

  5.支撐服務模塊

  利用沿線各國區域、次區域國際論壇、展會,加強對外宣傳,加深理解,創造合作機會;加強“一帶一路”投資的信息服務,在對外投資國別指南基礎上,提供更新、更豐富的國情信息和動態信息,包括政治關係信息、投資項目信息、合作信息、當地企業情況以及各類風險的動態變化信息等,幫助企業減少學習成本,大幅降低運營風險;發揮外交尤其是駐外大使館等駐外機構的支持作用,在企業與東道國政府、企業和民眾之間搭建橋梁,幫助企業實時把握投資國國情變化情況、加強與當地溝通交流,做好爭端和糾紛解決等保障;鼓勵各科研院所加強對“一帶一路”相關問題的研究,為企業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多渠道、多方式開發和培育“一帶一路”建設所需的人力資源:加強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高校聯合培養和交流合作,加快培養適合雙邊投資的各方面人才;加大語言、管理類人才引進力度,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緊缺的信息、咨詢、語言等人才引進提供優惠條件;建議國家層面設立“一帶一路”建設培訓基金,對企業加強人力資源培訓和人才引進給予重大資金支持,對員工參與海外運行培訓給予補助和獎勵。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