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兩會觀察:好的故事往往不只一種解釋

http://www.CRNTT.com   2015-03-10 11:15:50  


  中評社北京3月10日訊/伊索寓言裡有個故事,叫做《一只眼睛的鹿》,這只鹿在海邊吃草的時候,總是用那只好的眼睛注視著陸地,防範獵人的襲擊,而用瞎的那只眼睛朝著大海,因為它認為海那邊比較安全。但倒黴的是,剛好有人乘船從海上經過,一箭就把小鹿射倒了。像所有拙劣電影的主人公一樣,小鹿臨死時也發表了一番感言,大概意思是,它信賴的大海這面反而給它帶來了災難。

  好的故事往往不只一種解釋。如果有個游戲迷站在小鹿的身邊,一定會語重心長地告訴它,在危機四伏的世界上,飄忽的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小鹿的身邊恰好站著一位評論員,他多半會說,根據墨菲定律,事情如果有糟糕的一面,那糟糕的情況就一定會發生,所以,你就認命吧。換了我,大概只會感嘆說,造物主給大多數動物安排了兩只眼睛,真是一個精妙的設計啊。

  兩會召開之後,媒體開始瘋狂地抓新聞。有的記者熱衷於找亮點,有的記者則習慣性找槽點。但有的亮點和槽點恰好重合,於是就變成了“很亮的槽點”。這樣的新聞充滿了豐富的可說性,從中能讀出點什麼,就完全看你的本事。

  政協新聞發布會歷來是開場大戲。萌萌噠的呂新華一出場,輿論圈幾乎就嗨了。在回答關於反腐的提問時,他借用一個網絡熱詞說,黨和政府和人民群衆在這個問題上是一致的,“大家都很任性”。有人就批評說,“任性”這個詞用得不對,在意思上跑偏了。但我倒覺得用得很別致。反腐這麼嚴肅的國家大事,可以用“任性”來形容嗎?當然可以。實際上,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鬥爭最大的看點就是“任性”。有腐必反有貪必查,難道還不夠任性嗎?窮根究底除惡務盡,還不能說是任性嗎?老虎蒼蠅一齊打,上可以倒常委下可以抹村官,還不夠任性嗎?所謂“任性”,表達的正是一種政治決心和勇氣。也只有“任性”的反腐,才不會導致越反越腐的局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