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比ISIS更恐怖的恐怖主義組織

http://www.CRNTT.com   2015-02-09 08:07:45  


 
  更要命的是,尼日利亞的經濟-社會分層與地域和宗教的邊界也出現了極高的重合。東南部伊博族人居住地區歷史上就比較富裕一些,獨立後長期主導政府運作。60年代初,在伊博族人控制的地區發現了大油田,而伊博族人試圖壟斷資源,不願意與其他族群分享,這就引發了豪薩-富拉尼人與約魯巴人的忌恨。石油利益的分配,在60年代引發了軍事政變,之後又爆發了大規模內戰,尼日利亞人口損失達到數百萬之巨。但內戰的結束並不是衝突的結束,即便在尼日利亞終結軍政府統治、實行多黨選舉之後,武裝衝突在這個國家仍然是家常便飯。北部穆斯林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上的落後,更是為極端主義的傳播提供了社會基礎。 

  從數字上看,尼日利亞的GDP已經超過南非,位居世界第21位。但這個數字跟民眾的生活水平之間的確沒有太直接的關係:(1)要考慮到尼日利亞的人口是南非的三倍以上,這樣一算,人均GDP只有南非的三分之一;(2)GDP的百分之四十,政府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來自石油產業,但石油產業又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只是為東南部解決就業,對其他地區的貢獻很少。但由於地方官員嚴重的腐敗和瀆職,即便是東南部的民眾,也未能從石油工業的繁榮中獲益多少。在尼日利亞,提供最基礎的教育和醫療服務,是各州政府的義務,而不是聯邦政府的義務,但州政府經常無視這種義務。五分之一的兒童在5歲之前夭折,相當於每年死亡100多萬,這是一個讓人觸目驚心的數字。(3)對GDP貢獻較大的製造業、服務業主要集中在拉各斯、卡杜納、哈科特港和阿布賈四個城市,其中只有中北城市卡杜納算是跟北方擦點邊。但即便它也是分裂的,穆斯林住在城市北部,基督徒住在城市南部,二者經常發生衝突。北方地區經濟落後,穆斯林民眾缺乏謀生的手段,而人口又在不斷增長,這在任何社會都是一個火藥桶。 

  讓我們來看看“博科聖地”本身的政治目標及意識形態。“博科聖地”,阿拉伯文為جماعة أهل السنة للدعوة والجهاد,直譯為“傳播先知教導與聖戰人民組織”。該組織一度有一個非正式的名字“Yusifiyyah”,其阿拉伯語意可以理解為“約瑟夫的使命/黨”。此名來自於組織的創始人穆罕穆德·約瑟夫。而這個諢名的組詞形式,與著名的“瓦哈比派”(وهابية‎,讀作al wahabiyyah,主要由沙特阿拉伯和卡塔爾倡導的伊斯蘭極端原教旨主義派別,主張用“聖戰”爭取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民族的獨立)類似,均為人名連接詞尾構成。在其發源地尼日利亞北部城市邁杜古裡,當地老百姓用豪薩語稱之為Boko Haram。這裡Boko的意思是“虛假的、西方的”,其字源據信是英文“書籍”(book)的變音,因此引申為“西方的教育”。Haram出自阿拉伯語,本意為禁忌、犯罪。兩詞相連,意為“禁忌罪惡的西方教育”。

  作為一個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組織,該組織的信條為反對西方文化、現代科學、西方教育制度,反對民主選舉投票,反對穿襯衫、穿短褲,在該組織眼中現今的尼日利亞是被非信徒所控制。也就是說,它抵制一切腐蝕穆斯林的西方事務,這樣的教義在極端穆斯林和下層青年人中有相當大的號召力。在該組織活躍的尼日利亞北部地區,這樣的宗旨與口號響應了極端伊斯蘭者面對現實政治腐敗以及道德正確的需求,在政治的對立中劃分出“我者”與“他者”,更強調與尼日利亞現行的政治體制(即西方)的對立。在尼日利亞國內法律系統被濫用,政治黑暗,並且治理不善,腐敗盛行,完全忽視基本的服務和教育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群眾對現狀極度不滿。對非洲穆斯林來說,伊斯蘭教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身份認同的憑證,在這樣的背景下,“博科聖地”很容易獲取一些民眾的同情和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