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常態下改革者強創新者勝

http://www.CRNTT.com   2015-01-11 09:47:16  


新常態包含著經濟增長速度轉換、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動力變化、資源配置方式轉換、經濟福祉包容共享等全方位轉型升級在內的豐富內涵和特征。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對2015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作了戰略部署,尤其是對如何歷史地、辯證地認識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如何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作了深入闡述。

  經濟日報發表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文章表示,“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與國外應對“新常態”的方案相比,我們更注重從戰略全局高度科學認識“新常態”,更強調運用改革與創新的方法來適應“新常態”。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支撐條件和外部需求環境都已發生深刻變化,要求經濟增長速度進行“換擋”,要求經濟增長目標向合理區間進行“收斂”。隨著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外部需求出現萎縮,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世界經濟,呈現出“總量需求增長緩慢、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鮮明特征,使得中國以高速增長的外部需求出現萎縮。同時,中國面臨傳統人口紅利逐漸減少,資源環境約束正在加強,既得利益集團對改革的阻撓等“頑疾”難以根除的風險和挑戰,改革紅利有待進一步強有力釋放。

  文章認為,新常態包含著經濟增長速度轉換、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動力變化、資源配置方式轉換、經濟福祉包容共享等全方位轉型升級在內的豐富內涵和特征。新常態下,增長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轉換,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換,增長動力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資源配置由市場起基礎性作用向起決定性作用轉換,經濟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轉換。這一系列深刻的變化,使得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改革與創新任務更加迫切。概括來講,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實現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新常態。新一屆政府將轉變職能和簡政放權作為深化改革的“馬前卒”、“當頭炮”,已取得了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截止到2014年10月底,新一屆政府已累計下放和取消行政審批等事項600餘項。新常態下,要繼續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重點解決監管“短板”和服務滯後問題,著力解決好“最後一公裡”問題,尤其要加大對地方改革的指導和檢查。與此同時,要積極建立第三方評估長效機制,把那些含金量高的、管用的審批事項徹底放給市場和企業,真正為市場和企業鬆綁,真正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二是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新常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4年1至3季度,GDP增速為7.4%,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46.7%,繼續超過第二產業,這顯示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升級的良好態勢。值得著力指出的是,要高度重視需求結構的積極變化。2014年以來投資增速繼續高位放緩,出口增速換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繼續增強,1至3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48.5%,比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高7個百分點左右。要繼續推進需求結構改革,發揮好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尤其要積極尋求新的消費熱點和增長點。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