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趙靈敏:政改不是香港的全部

http://www.CRNTT.com   2014-09-10 09:24:22  


 
  其次,中央的取態雖然保守,但並沒有偏離基本法;而從歷史發展看,香港的民主雖然步伐緩慢,但仍在前進。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中關於行政長官普選只提到“選舉或協商”,並沒有“普選”。“普選”是在1990年通過的《基本法》中出現的。從港英時代完全沒有民主,到《中英聯合聲明》沒有普選,到《基本法》規定“最終達至普選”,到回歸後選民委員會的“小圈子選舉”,到小圈子從400人擴大到1200人,到“小圈子篩選再普選”,總體來看,香港的民主確實是在往前走的。

  對派指責中央政府“失信”,只不過是因為沒有一步到位達到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化普選標準而已。而反對派所倡導的“公民提名”基本法並沒有提及,普選的“國際標準”到底是什麼,連他們自己也說不出所以然,“占領中環”更是徹頭徹尾的違法行為,而且由於後者會癱瘓中環,影響香港人“搵食”(生計),就把很多原本同情他們的香港民眾也推到了對立面。這樣一來,“占領中環”不但沒能發展成大規模、前赴後繼的群眾運動,反而成了反對派毀人飯碗和前程、教壞年輕人的罪狀。應該說,在政改的理論基礎上,反對派的論述並沒有多大的說服力。

  9月3日香港剛剛公布的民調顯示,有53%受訪者接受提名委員會按照現有選舉委員會組成,有59%市民接受候選人須取得過半數提委會支持,63%受訪者認同先接受目前的框架,讓香港可如期於2017年實現普選。應該說,香港民眾的取態已經很清晰的。

  對於反對派而言,目前的局面是兩難:如果他們否決了普選方案,那2017年就不會有普選。在大部分人支持“袋住先”(先接受再完善)的情況下,反對派需要讓民眾相信沒有普選不是他們的責任;如果他們最終對普選方案放行,那就會得罪那些激進選民,從而可能在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中遭到懲罰。

  當然,反對派的基本盤仍然在,無論政改前途如何,他們在香港政壇的影響力不會有大的改變。而由於他們在很長時間里已無望執政,因此可以甩開膀子當反對派,而香港政府、行政長官和執政團隊會成為反對派發洩不滿的對象,香港未來的管治會越來越困難;而對中央政府來說,把對抗中央的人排除在外,此次政改已經達到了目的,未來管治困難雖然會讓中央面目無光,但終歸只是小麻煩,翻不起大浪。

  這樣一來可以想見,在上個立法年度已成常態的拉布和流會,會更頻繁地上演。之前個別激進議員拉布(阻擾議事),已對施政形成很大的掣肘,未來一旦反對派議員捆綁行動,無事不“拉”的話,所有議題包括經濟民生都會被封殺,立法會將徹底癱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