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經濟“新常態”

http://www.CRNTT.com   2014-08-02 09:57:03  


 
  由此,便可以歸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幾個重要方面。

  首先,增長速度的新常態,即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換擋。這是由潛在增長率的換擋決定的,也是由中國經濟總需求結構變化所決定的。總需求各個構成中,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上升,投資與淨出口的貢獻將有所弱化;相應的,中國儲蓄—投資關係也將有所改善,經濟增長的目的從舊常態扭曲的“為生產而生產”切實轉向“為普羅大眾消費而生產”。實行這一轉變,要求從單純強調做大蛋糕到“做大”與“分好”蛋糕並舉,改善居民、企業與政府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關係。

  其次,增長的主要力量,將轉向主要依靠轉型升級、生產率提升的創新驅動型增長,即增長主要源於供給面的積極變化,而非人為需求拉動的增長。這意味著,宏觀經濟政策將從過去側重於需求面的管理轉向側重於供給面的管理;增長與資源配置的機制更加市場化,市場起決定性的作用,減少政府對經濟資源的直接配置或行政幹預,這不僅可以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也會極大地降低腐敗機會。因此,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不僅僅表現為“量”的新常態,更應當指資源配置機制的新常態,即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讓資源在市場信號的引導得到相對更有效的配置。這意味著,新常態中的經濟靈活性將會有所提高。

  第三,增長與資源配置機制的市場化,不僅要求推動市場的對內對外開放,放鬆對經濟主體的市場准入限制,實行更加嚴格、公平、公開透明的產權和市場參與者的司法保護,而且要求適當降低政府所得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同時,人口老齡化對安全性、收益相對穩定的資產需求上升,完善貨幣政策機制要求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這三方面因素意味著,未來政府債券總量可能會明顯上升,國債期限結構也會更加多元化。

  第四,宏觀經濟政策的新常態,將宏觀政策的“穩”與微觀政策的“活”有機地結合起來。所謂“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即是要保持政策定力,“少折騰”甚至“不折騰”,從總量寬鬆、粗放刺激轉向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宏觀審慎政策,這決定了貨幣政策在未來一段時期均可能具有“點、面”結合且“以點帶面”的特點。在政策空間上,全球經濟再平衡過程中國將使中國美元本位的貨幣供給機制得到弱化,提高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和央行的信用獨立性,這將決定貨幣政策操作將不會像“舊常態”那樣以緊縮和凍結流動性為主。這表明,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新常態將為中國貨幣政策打開新的空間,也為存款準備金比率緩慢有序地降到正常水平創造了積極條件。

  第五,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深化乃至最終基本實現市場化的總體水平。利率決定機制的變化將迫使央行逐步放棄存貸款的利差管理,利率水平將能夠更好地反映消費者的時間偏好率,也能夠更好地體現企業的真實資本回報率和風險狀況。但受潛在增長率和資本邊際產量下降的影響,中國未來利率的總體水平可望會維持在較低的水平。隨著更加注意利率機制在貨幣政策操作及傳導中的地位和作用,央行可能會日益注重市場利率的平滑化操作,央行不僅會引導市場利率水平,也可能會通過政策行動影響市場(尤其是國債)利率期限結構。這將要求央行更加注重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而非負債方的操作。匯率從單邊升值轉向更加靈活的雙向波動,市場供求在匯率決定中發揮更主導性的作用,這將明顯降低匯率變動的可預測性,這對過去單邊升值預期中的國際資本流動造成極大的影響。當然,這同樣有助於國內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