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錢遜談儒:人與禽獸根本區別在兩字

http://www.CRNTT.com   2014-07-13 11:22:06  


 
  另外《論語》裡還有一句話,這個話沒講太多道理,是對三個人,兩種情況做了個評價,“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齊景公是當時齊國的一個國君,一個大國,有馬千駟,一千輛兵車這個規模是個大國,現在一般人說他當然有地位、有錢、有勢什麼都有了。孔子評價說“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很有地位的一個人,一個大國的國君,死的時侯老百姓沒有一句稱道他的話,或者(說)他沒有一件事可以讓老百姓稱道的,這是齊景公。

  再說“伯夷叔齊餓於首陽山下,民到於今稱之”。伯夷叔齊是殷商王室的後裔,他們父親死時互相推讓繼承權,就雙雙離家出走跑到周的領地。跑到周的領地當時還是商朝,武王起兵伐紂時他們曾經反對用武力解決問題,他們曾經攔住武王的馬頭來勸諫,但是沒有成功。最後武王伐紂成功,周得到天下,他們說他們要堅持他們的理念,所以發誓不為周朝來效力,他們就隱居到首陽山上,最後餓死在山上。那麼這樣的人,按現在一般人的理解完全是個失敗的,好好的原來的可以繼承王位他不要,然後跑了,最後餓死了什麼也沒有。可孔子評價說,“民到於今稱之”,老百姓到現在還稱道他,伯夷叔齊一直是作為中國道德的楷模被後人所稱頌的,就是他們堅持他們的理想、信念。也就是他能做到了後來孟子所說的那個,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哪怕餓死他也不放棄自己的理想、信念。

  那麼這段話說明什麼問題?這段話它只是對歷史人物做了評價,這裡面體現了儒家的對人生價值的理解,人生價值體現在哪裡?不體現在他生前有多高的地位,取得多大的成功,或者有多少財富等等。是當一個國君或者甚至於餓死,不在於他生前的這些,而在於死後後人對他的評價。所以你看他評價,一個叫做“民無德而稱焉”,一個叫“民到於今稱之”,是用他死後老百姓對他的評價,作為一個衡量他們價值的一個基準。我們不有句話嘛,老百姓心中有杆秤,人生的價值不在生前如何如何風光怎麼怎麼,而在於你這一生下來,你在老百姓心裡這杆秤上有多大分量。所以一個人個人的價值,是你對群體做的貢獻,由此群體對你一種評價,特別是在你身後的,整個我們社會我們人類的歷史長河中間,對你的人生價值有個評價,這是最重要的,中國人講的人生價值之所在。所謂永垂不朽。物體的生命肯定是不可能長壽的,你活到120歲最後是要死亡的,但你的精神,你在生前所做的一切,所謂“立德立公立言”,你對群體的貢獻是可以長久留在歷史中間的,把個人的小生命,完全溶化到了群體的大生命中間,對群體有貢獻,而且不僅是在當時,而且在歷史中間你長久的流傳下去,人們永遠紀念你,而且你這種成果對後世永遠他會帶來福祉。所以說,講“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體現這個,這個價值不是從個人我生前如何如何現在怎麼樣,而是看我究竟能夠給這個世上留下點什麼,如果你真做好了你可以永垂不朽,永遠千年百年的傳下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