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癮:被杜撰的精神病

http://www.CRNTT.com   2014-06-18 10:44:49  


在中國,網癮被當成一個可以被強制治療的精神疾病。
  中評社北京6月18日訊/6月16日,有媒體曝光,河南19歲少女在戒網癮學校被加訓致死。2004年到2014年十年間,青少年"戒網癮"的慘案從未停止過。儘管國際精神病研究界的權威斷然否定存在這種疾病,但在中國,網癮還是被當成一個可以被強制治療的精神疾病,不斷生根、發芽、扭曲成長、畸形變異。 

  1,網癮,即網絡成癮症,最初只是美國精神科醫生伊萬·戈登伯格在社區論壇內編造出來的名詞,通過比照病態賭博的定義杜撰診斷標準來嘲笑酗酒、賭博成癮等概念缺乏生理基礎 

  網絡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 這個名詞最初是美國的精神科醫生伊萬·戈登伯格(Ivan Goldberg)想拿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册(DSM-IV)開涮,因為酗酒、賭博成癮等"行為障礙"缺乏生理基礎而編造出的概念。 通過比照病態賭博的定義,他編造了"手指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作出敲打鍵盤的動作"等7條診斷標準,聲稱自己發現了"網癮"這種精神疾病。戈登伯格對網絡成癮的定義被媒體廣泛報道後,使得網癮是否應該被歸為一種精神錯亂而有所爭議。

  後來戈登伯格已經聲明該假設只是在一個社區論壇里當成玩笑提出的,是自己的惡搞。在1997年他曾對《紐約客》周刊表示:"如果你把成癮概念擴大到人的每一種行為,你會發現人們讀書會成癮,跑步會成癮,與人交往也會成癮。"

  2,"網癮"沒有公認的定義,最早提出網絡成癮判斷標準的金伯利•楊也認為網癮只是"行為依賴",而美國醫學會也拒絕向美國精神病學會推薦把"網癮"列為正式的精神疾病 

  內地遊客是澳門主要的賭客來源。2006年,澳門賭王何鴻燊之子何猶龍在展望博彩業發展前景時說,戈登伯格沒有想到,自己一時的惡搞竟引來精神衛生界一場持久的爭論。自1995年以來,美國精神病學界做了大量關於"網癮"的學術研究。但即使是全球最先提出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的美國心理學家金伯利·楊,也認為網癮不是一種獨立的精神疾病,而是已知的"衝動控制障礙症"在網絡使用者身上的體現,也就是和電視病空調病等等一樣,只是長期接觸從而造成了心理上習慣性的依賴,可以歸為心理問題但決不能稱之為一種病。

  "網癮"的醫學定義一直未有公認。2007年6月24日,在美國醫學會一場激烈的辯論之後,幾乎要被帶上"精神疾病"帽子的"電子遊戲上癮"又被精神專家們拿掉了。隨後,美國醫學會也拒絕向美國精神病學會推薦把"網癮"列為正式的精神疾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