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越南是亞洲新富對地位與個性追求的典型案例

http://www.CRNTT.com   2014-05-23 11:03:12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訊/紐約時報中文網提到,一個國家住著全球的富人,一個國家住著全球的中產階級,還有一個國家住著全球的窮人。在全球各國富人中能找到的共性,遠比一國之內的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共性要多。可能從來如此。但世界曾經生活在一種無知的、極易被利用的狀態中。意識帶來了改變。它是一種火力加成,一個激勵因子。一旦知曉,逆轉就是幾乎不可能的了。它會加劇對地位的渴望,這一點在胡志明市的體現,跟在好萊塢一樣明顯。

  無論處在怎樣的階段,對地位的追求始終是一股強大的社會驅動力。這是一種基本的人類欲望。亞洲的新興中產階級,以及剛崛起的富人,正在尋求顯示地位的手段。其過程頗有值得玩味的地方。

  越南有9000萬人,其中約2000萬人在用Facebook;約有一半的人處在貧困線以下。一個社會在如此設定下,是同時生活在多個宇宙裡的。一個少年騎著踏板摩托車,馱著裝滿活雞的籠子,在摩托車的喧囂海洋裡行進,路過一家簇新的“泰式塔帕斯吧”。全球與本地,高大上與謀生的掙扎,交錯並置。每個人都要找個地方生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各種地方生活。就在不久前,越南還是一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小農社會,如今卻闊步走向熱火朝天的都市現代性,放眼世界,這樣的變化比比皆是。

  一個國家住著全球的富人,一個國家住著全球的中產階級,還有一個國家住著全球的窮人。在全球各國富人中能找到的共性,遠比一國之內的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共性要多。可能從來如此。但世界曾經生活在一種無知的、極易被利用的狀態中。意識帶來了改變。它是一種火力加成,一個激勵因子。一旦知曉,逆轉就是幾乎不可能的了。它會加劇對地位的渴望,這一點在胡志明市的體現,跟在好萊塢一樣明顯。

  將全球化等同為均質化的觀念已經很普遍。你不遠萬里來到某個地方,發現眼前有一家達美樂比薩(Domino’s Pizza)或唐恩都樂(Dunkin’ Donuts)。高尚住宅區遍布著差不多的個人健身教練廣告。購物中心裡滿是一樣的“強力品牌”。兒童都趨向於胖乎乎的,甚至是肥胖,因為全球快餐業改變了他們的飲食結構。越南富人跟全世界富人一樣想要普拉達(Prada)包,新興中產階級渴望著一樣的崛起象徵,而窮人的窮,和其他地方的窮人也是一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