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菲政府向港道歉背後誰在助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4-28 12:02:51  


 
  菲政府處理與中國、以及中國台灣、香港等敏感牽連的問題時,既被自身國家經濟利益的指數牽著鼻子走,又試圖游走在三地框架之間保有自己的顔面,獲得自己的好處,結果沒讓中國人尷尬,最後倒是以自討沒趣而告終。

  “基於一個中國原則而不向台灣當局道歉”,是菲政府對待中國外交中最具“鑽空子”意味的花腔。事實證明,這個常常拿著國家形象消費中國人感情的政府,既損害著自己的國際形象,也損害著自己的國計民生,民眾無不跟著受累。

  以近20萬在港謀生的菲傭為例,儘管香港特區政府先前推出的對菲制裁並非針對這個群體,但她們的利益受到牽連性影響,多多少少還是客觀存在的。菲政府23日讓香港特區政府和民眾感受了一次“過山車”似的情緒糾結,實際上是菲政府自身情緒經歷了更大幅度的“過山車”之後,採取的無奈式就範姿態。

  2010年8月23日,一輛載有20多名香港遊客的大巴,在菲律賓馬尼拉市中心遭到劫持,在菲警方當晚實施的突擊解救行動中,有8名香港遊客死亡,7人受傷。一場明顯有誤的救援行動,最終造成這多麼人傷亡,香港民眾及特區政府要求菲律賓政府道歉的訴求,無論於情、於理、於法,都不為過。菲政府拒絕道歉,在其“本國文化不允許道歉”的荒唐理由背後,其實掩藏著道歉意味著承擔賠償責任的利益心態。同時,更打著中國政府希望改善中菲兩國關係、香港特區政府的訴求如果鬧僵可能不被中國政府力挺的小九九。

  事實上,中菲關係並沒有因為2012-2013年的“中菲友好交流年”有所改善,反而因為兩國主權和利益之間的摩擦而陷入更大的低谷。菲律賓想在三方框架中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反而因為三方誰都不會犧牲另一方的利益而各自獲利,使得菲律賓沒能撈到太多想要的好處。所以,香港特區政府與菲發表聯合公告後,梁振英表示,“最終解決問題有賴家屬的堅持,以及中央政府在外交方面的協助”。這話一點都不誇張。

  很巧,菲向香港特區政府和民眾低頭,正值港陸兩地輿論,為香港街頭一泡“童子尿”或曰“童子屎”,就文明話題爭得不可開交之際。菲律賓一邊在不斷刺激並挑戰中國民眾情感神經的同時,很巧合地在港陸民眾相互之間有些明顯不快的時候突然向香港特區政府和民眾示好,有觀察者認為,此中應該還包含了另一個頭不願低下來的挑釁意味。

  換句話說,菲政府是在國家利益基礎之上、具有挑撥港陸兩地民眾情緒的“選擇性低頭”的意思。同樣面對的是衝突,同樣一慣強硬,菲律賓讓香港民眾坐了一次“過山車”,也讓中國內地民眾情緒跌宕了一回。它暗示中國,它們願意向中國香港特區低頭,卻不願意向中國政府示好。

  事實證明,中國三地與菲律賓之間發生的衝突,指望這個國家的政府主動擔責是不靠譜的。2012年8月,菲律賓駐港領事館領事Val Simon Roque26日接受記者訪問,被問及死者家屬和幸存者要求菲律賓當局道歉時,Roque回應稱,死者家屬並沒有明確要求由菲國哪個人道歉。他以朋友打架作比喻說,菲律賓人被打後,兩三天便能忘記,仍舊做朋友,然後荒唐地呼籲港人應該學習菲律賓人懂得原諒的態度。他說,“請你站在菲律賓的立場考慮,你還想我們怎麼樣?”

  菲律賓與其說是向香港低頭,不如說是尋求在其對抗中國時香港特區政府默不作聲的態度,帶給該國政府客觀上的某種支持。游走在中國三地現有框架之間的菲律賓,每一次道歉都是有條件的。中國應對這個為國家利益而屢屢在中國身上蹭刮的政府,最有效的辦法是眾口說不。

  連說聲道歉都不忘離間中國三地的菲政府,讓他低頭的最大力量,是不為小利而獨歡的堅持,是國家整體利益的堅決。

  你給他一個契機,他就會給你一條縫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