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保持中高速經濟增長具有良好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14-03-19 08:43:31  


 
  二、保持中高速增長具有良好基礎

  文章分析,展望未來,中國國內需求的巨大潛力不斷釋放,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推進,技術進步和人力資本逐步提升,經濟增長區域回旋餘地較大,保持中高速增長具有良好基礎和有利條件。

  國內需求的巨大潛力不斷釋放,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增強。今後一個時期,儘管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所減弱,但隨著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和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逐步提升。近年來,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均超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2013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1%,高於經濟增速0.4個百分點,加之服務消費和信息消費等新興增長點和新型消費業態不斷形成,為拓展消費需求創造了條件。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將把有能力、有意願並常年在城鎮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及家屬逐步轉化為城鎮居民,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將使農業轉移人口生活方式發生根本變化,釋放出巨大的消費需求。同時,城鎮化形成新的城市交通、市政設施和地下管網建設需求,投資空間也將進一步增大。這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推進,將增大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矛盾逐步顯現,但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空間仍然很大。2013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升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隨著國內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服務需求擴大,服務業發展明顯加快,不僅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趨於提高,而且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部門,還將有效提升製造業的價值鏈層級和競爭力。與此同時,進退並舉調整產業結構,通過市場機制和強化環保、能耗、技術標準,淘汰過剩落後產能,加快培育和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集成電路、大數據、先進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還將開辟出新的產業發展空間,推動中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躍升,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

  技術進步和人力資本逐步提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增大。近年來,中國科技投入大幅增長,2013年研發經費支出11906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09%。中國在航天、深潛、超級計算、智能機器人、高鐵、核電等一批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大進展。隨著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和市場競爭加劇,倒逼企業增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進步和設備更新,勞動生產率有所提升。今後一個時期,隨著研發投入的增加,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穩步提高,加之人力資本條件隨著各級政府和家庭教育投入較快增長而明顯改善,可以進一步提高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經濟增長區域回旋餘地較大,有條件在更長時期保持中高速增長。中國作為一個幅員遼闊、區域差異較大的國家,與經濟具有均質性、資源禀賦單一的小規模經濟體不同,經濟增長的區域回旋空間較大。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失去比較優勢的產業可以向東北、中部和西部地區漸次轉移,形成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沿大江大河和交通大通道梯度發展的跨區域經濟帶,使各區域不同層次的比較優勢得以發揮並形成動態比較優勢。這種特有的回旋餘地,使比較優勢可以通過產業轉移而得以保持,產業生命周期大大拉長,進而有條件使中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保持中高速增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