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營造戶籍制度改革的紅利

http://www.CRNTT.com   2014-03-10 08:40:24  


 
  其次,從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看,以前推動中國實現高速增長的一些源泉正面臨枯竭。首當其衝的,是勞動力市場出現的轉折性變化。在勞動力無限供給的二元經濟時代,農業部門的勞動邊際生產率很低,因此,只要消除勞動力在非農部門就業的障礙,允許勞動者向生產率更高的部門流動,就可以獲得經濟效率的改善,並推動經濟增長。然而,近年來隨著農村剩餘勞動力日漸枯竭,農業部門與非農部門的工資趨同日漸明顯。這也就意味著,從農業部門可以向非農部門轉移的勞動力數量不僅越來越少,而且,轉移一個勞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越來越小。2006年至2011年,勞動力再配置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已經急劇下降到10%左右,約每年1.2個百分點。要繼續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必須發掘新的增長源泉。

  第三,中等收入階段向高收入階段的衝刺,必然伴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新古典理論提出的報酬遞減原理,預測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在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後必然放緩的趨勢。從經驗角度看,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的邁進,不僅體現為人均GDP水平的提高,也必然互為因果地伴隨著一系列深刻的結構變遷。例如,勞動力向非農部門轉移就足以支撐經濟向中等收入階段邁進,並推動工業化。然而,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階段的發展則伴隨著非農部門更細密的分工和經濟部門的多元化;由此,就業結構也將發生新的變化,並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當簡單的勞動力再配置不足以獲取增長源泉的時候,要推動經濟增長將更加依賴於企業的技術創新,幫助已經轉移的勞動力在新的崗位上持續提升他們的勞動生產率。

  所有這些變化不僅需要依賴於要素市場能在新的發展階段提供準確的價格信號,更依賴於對一些體制性因素和障礙實施更深刻的變革。也正因為如此,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階段的發展並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而需要對一些既有的制度障礙採取攻堅克難式的改革。這其中,戶籍制度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戶籍制度改革的內涵

  文章分析,戶籍制度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的制度遺產,對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儘管戶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標非常清晰,但不僅改革的進程是漸進式的,戶籍制度改革的難度也由於其涉及人群廣泛而成為改革的深水區之一。

  戶籍是每一個中國人都熟悉的制度,但大家對戶籍制度內涵的理解卻不盡相同。正是由於對戶籍制度內涵理解的差異性,使得對改革內容、改革進程、改革難度、改革成本與收益估算都會產生很大的差別。即使在相關文件的正式文本中,我們也很難發現對於“戶籍制度”的明確定義。

  戶籍制度所包含的內容首先是人口登記與管理。1958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確定在全國實行戶籍管理制度。由此看來,戶籍制度最初履行的功能是人口登記與管理。其實,對人口登記與管理是很多國家普遍採用的制度,如果戶籍制度僅僅承擔這樣的社會治理功能,戶籍制度的改革難度也會小得多。正因為如此,自上個世紀90年代各地紛紛開始的戶籍制度改革,也大多以改變戶籍登記方式,實行城鄉居民統一的戶籍登記為內容。顯然,這種改變沒有觸及戶籍制度的實質,延續至今、阻礙人口遷移和勞動力流動的基本制度框架仍然沒有根本改變。中國戶籍制度與很多其他國家實行的居住地登記制度的最大不同,是把城鄉人口的分布和勞動力配置固化為不同的居民“身份”,並與就業及一系列福利待遇相關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