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烏克蘭危機中斯大林的詛咒

http://www.CRNTT.com   2014-02-14 10:27:15  


 
  烏克蘭面臨更深刻的國家危機是缺乏獨立的文化傳統和國家認同。烏克蘭語與標準俄語的差別,不會大於陝西話與北京話的差別。三百多年來,烏克蘭作家大都以俄文撰寫,大文豪果戈理是個典型。不僅俄羅斯族裔,就是許多烏克蘭人的第一母語也是俄語,就像中國大陸外省越來越多新一代人口的第一母語是普通話一樣。現任總統亞努科維奇到50歲後才開始說烏克蘭語,與馬英九學說閩南話不無類似。在入歐派尤先科出任總統前,60%的烏克蘭電視節目是俄語。烏克蘭語作為文學語言的歷史非常短淺,至今烏克蘭過半數報刊雜誌仍然以俄語出版。

  在外部力量的大力推動下,近年來烏克蘭的“去俄羅斯化”進程獲得長足進展,例如廣播電視已經有過半數節目採用烏克蘭語。但是在經貿關係上,烏克蘭遠遠未能入歐,俄羅斯仍然是烏克蘭最大的經貿夥伴,成為普京反制親歐派的重要王牌。

  在最新的烏克蘭危機中,歐美和俄國的公開姿態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基輔出現街頭暴力開始,莫斯科一直非常克制,至今沒有一位俄羅斯政界人士在烏克蘭露面。對比之下,歐盟和美國政府高官和議員們絡繹不絕地去烏克蘭活動,給示威運動火上澆油。近日被截聽的美國助理國務卿和駐烏克蘭大使的電話通訊,活生生暴露了華盛頓對烏克蘭事務的直接“指導”,還披露了美歐之間的重要分歧。

  但是說到底,“蒼蠅不叮沒縫的蛋”。西方可以不顧莫斯科的抗議,全面干預烏克蘭內政,有兩個重要歷史原因,都歸結到斯大林的“功績”。

  首先是1930年代斯大林強迫農業合作化造成的大饑荒。因為烏克蘭是“歐洲糧倉”和“面包籃子”,所以成為重災區,占了當時全蘇餓殍的主要部分。根據《大英百科全書》,此時全蘇餓死人數大約是600到800萬,烏克蘭人占了近500萬。按照烏克蘭人赫魯曉夫的回憶錄,甚至出現“易子而食”現象。蘇聯瓦解之後,這一饑荒被反俄派上升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種族滅絕”,議會立法紀念和大肆渲染,奠定了烏克蘭人口中的反俄歷史情結。

  其次是二次大戰終結時斯大林的領土擴張。在亞洲,蘇聯正式吞並唐努烏梁海,並迫使中國承認外蒙獨立(實際成為蘇聯保護國)。在歐洲,斯大林把蘇聯—波蘭邊界推到所謂科鬆線(Curzon Line;同時把波蘭—德國邊界西移到奧德—尼斯線 Oder-Neisse Line)。烏克蘭面積大幅度西伸,涵蓋了曾經隸屬波蘭—立陶宛王國和奧匈帝國的許多領土。結果之一是今天烏克蘭西部包含了很強烈的親西方文化傳統,以及相對淡薄的斯拉夫—東正教情結;結果之二是烏克蘭西部集聚了大量所謂“烏克蘭希臘天主教”信徒。他們雖然保留了若干東正教特征,卻接受梵蒂岡羅馬天主教廷的領導,而不是像烏克蘭東正教會和俄羅斯東正教會那樣,共同隸屬於東正教莫斯科主教區管轄。於是在宗教上形成了強烈親西方傾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