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漸進式改革路徑下市場出清是一個緩慢過程

http://www.CRNTT.com   2014-01-15 09:40:06  


 
市場出清是一個緩慢過程

  文章認為,1978年之後,中國啟動的就是一條 “漸進式”的改革之路。由於中國探索的是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沒有先例,所以在進行“制度創新”更多的時候只能採用“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很多人以為“摸著石頭過河”的經濟體制改革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目標和路徑並不明確。其實不然,“摸著石頭過河”的經濟體制改革理論中,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結果是確定的,即要“過河”,不是留在河中,也不是留在河的這邊,而是要過去。經濟體制改革的“過河”也就是要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何實現“過河”的方式其實也是確定的,即採用“摸著石頭”的方式,不是採用游泳的方式,不是採用卷起褲腿大踏步地蹚過去,當然也不是採用坐船的方式。

  由於一直以來決策層都覺得中國這一經濟體有其特殊性,做任何的制度改革和經濟決策都不能照搬西方的經驗。因此,他們在進行體制改革和經濟政策制定時,都會對中國的特有國情進行充分調查研究,然後再推進。這就必然導致總體改革和各領域的改革都是沿著“漸進式”的方式進行。一般採用兩種模式:一種“制度創新”模式就是提出要解決的問題,針對問題決策層進行調研,然後形成初步方案,再進行試點運行,然後總結經驗,再征集意見,形成改革方案,最後統一推進實施。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就再次延續上述模式,循環反覆,從而推動改革不斷推進和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政策的出台就是採用的這種模式,首先進行“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之後讓深圳作為特區進行試點,然後再向全國鋪開。

  另外一種“制度創新”模式,就是自下而上進行改革模式的創新,然後這種“創新”獲得了決策層的認可,向全國進行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就是這樣一種模式,首先由小崗村的村民自發組織實施聯產承包,後來得到最高決策層的肯定,然後向全國推廣。從中不難看出,不管是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還是決策的程序和實施的過程,都是在進行一種“漸進式”的“創新”,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釋放改革的動能。

  即便1992年之後進行的一系列改革,也呈現“漸進式”特征。1992年推行的商品價格並軌,其實在1987年就已經作過嘗試,只是由於當時導致物價飛漲而叫停。由於商品價格的並軌,導致了隨之而來的國有企業困境和銀行壞賬風險。在這一倒逼機制面前不得不提出國有企業制度的改革和銀行體制的改革。

  中共十八大以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之初就指出改革是遵循“漸進式”。既然是“漸進式”,那麼即便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60個改革目標,要實現這些目標必然是一“漸進式”的過程,而且按照以往的慣例還需要反覆的論證、設計,才推行。這種“漸進式”的改革過程,必然導致一些不適應經濟發展的制度體系並不會出現快速的退出,而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與此同時,決策者還要考慮到市場出清時可能帶來的失業問題,以及由此可能演化的社會穩定問題。因此,金融資源錯配的領域,如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和產能過剩行業,這些領域的出清必然是緩慢過程。

  從改革措施的推出到市場出清,再到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再到改革紅利的釋放,都需要一個過程。既然市場出清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那麼要期盼通過改革紅利的釋放來迎接新的一輪經濟增長周期就更需等待時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