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越南新娘”:婚姻市場的風險和門檻

http://www.CRNTT.com   2013-12-27 11:31:58  


 
  不過,不是誰都有資格上“牌桌”。那些無法承擔幾萬元風險的人被排除在外。“買老婆的、要求處女的、年收入4萬以下的、身體不健康的、家裡不同意的都不做。”這是趙海東篩選“客戶”的門檻,也是為自己設置的保護機制。

  “借錢結婚的太多了,一些人相親時吹噓自己的條件,帶回新娘後,她們發現與真實的情況反差太大,就會逃跑。”王迪說,這為原本就不穩定的婚姻埋下了隱患,而逃跑又極為容易,只要到派出所表達自己的意願,通常就會被遣送回去。“有的黑中介原本就是從事跨國賣淫或者傳銷的人。有些女孩子不是真心嫁過來,只為了騙一點彩禮錢。不過,騙婚的還是極少數。”王迪說,據他觀察,問題還是多出在中國男人身上。“越南女孩也越來越精明,她們對中國的情況也有了解,只嫁江蘇、浙江一帶的。”王迪說,不像很多人以為的,到了越南可以隨便挑,一些經濟落後的省份已經上了她們的“黑名單”。

變味的“相親”

  “2010年到2012年是越女嫁入中國的快速發展期,最初還是有很多白領過去,也有房地產老板和教授,但從2011年廣為人知以後,這個市場就亂了。”王成業說。

  自1980年代起,越南新娘外嫁漸成潮流。長期的戰爭導致越南男女比例失衡,經濟落後和女性社會地位的低下導致許多越南女性借此改變現狀,低廉的迎娶價格聞名於東南亞,以台灣地區為主要輸出對象。據王迪介紹,真正興起於中國大陸是在2006年之後。此前,通過正規手續娶回的極少,介紹人多是邊境的人販子。1990年代,娶到越南新娘的大都屬於富人階層,尋找的對象條件也比較好。2002年之後,零星的中介陸續出現,娶越南新娘的以福建人居多,隨後,口碑傳入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和河南等地。2008年則是一個轉折點,“市場”進入真正的繁榮期。“這與中國舉辦了奧運會不無關係,越南人開始知道中國人變得有錢了。”王迪說。

  在“越南新娘”這個大市場中,婚姻經濟學中交易和購買的部分完全展露。財富及其能夠置換的女性資源有了更明確和赤裸的對應。參與者不再局限於農村地區的單身漢,動機也不再僅僅是娶妻那麼簡單。一些城市白領加入其中,“這部分人多是38歲以上,喪偶或者離婚。”王迪說。而權貴階層也嗅到了錢色交易的氣味,循跡而來。

  “想找越南新娘的不少是有錢人,有人想包‘二奶’,還有人是為了找人代孕。”王迪透露,今年年初,曾經有一個自稱是沿海某區的政府官員找他牽線,尋找一個漂亮有學歷的“二奶”,每個月給女孩3萬到5萬,提供住房。如果能生個兒子,一次性付50萬,而王迪則能夠拿到5萬的好處。“他對中國的女孩子不放心,現在情人反腐的這麼多,怕影響前途。”王迪極力想做成這樁生意,除了5萬的好處費,每個月還可以賺到一兩萬包養的差價。“不過,後來就沒有消息了,打過去手機一直關著,大概是因為最近反腐的動靜比較大。”王迪拒絕透露這名官員的其他信息。

  “這類人不僅是為了包‘二奶’,他們就是想要一個兒子。”王迪接觸的客戶當中,也有40多歲的富豪,擔心國內的女孩都是為了分他的家產,寧願每年花二三十萬給越南女孩。

  對於這些說法,目前難以尋找到相關證據證實或證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