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報社論:處死張成澤後的朝鮮局勢

http://www.CRNTT.com   2013-12-20 10:30:48  


 
  因此,國際社會不能對此後半島可能出現的緊張掉以輕心。雖然平壤至今似乎反其道而行之,對外擺出了柔軟身段,包括在昨天同韓國舉行處死張成澤後的首次會談,討論聯合工業園事宜,安排一支成員包括二十國集團的部長的外國代表團,參觀開城工業園區,邀請美國籃球明星羅德曼訪問,這些作為,都不能理所當然地被視作平壤的善意。長期深受其善變之害的首爾,就深有警惕。韓國國防部日前已經表示,根據其從朝鮮叛逃者所收集的情報,平壤很可能在明年1月到3月間,計劃對韓國進行軍事挑釁。

  鑒於國際和區域態勢的改變,張成澤事件後的半島危機,卻可能比此前的幾次安全威脅更讓人不安。屬於利益攸關方的中國、美國、俄國三強,彼此間的關係正進入調整階段,恐怕缺乏足夠的互信,齊心處理可能爆發的安全危機。中國單方面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以及中美軍艦在南中國海的遭遇,雖然雙方都展現了克制,但兩國博弈的心態,或許製造了朝鮮足以利用的政治空間。烏克蘭如火如荼的民間抗爭運動,表面是親歐盟與親俄國兩股力量的較勁,背後卻難掩美俄在高加索地區的鬥法。俄國會否在朝鮮問題上回敬美國,可能性也是不能完全排除。

  當然,中日之間近乎撕破臉的主權爭執,本身就是一場隨時會因不慎而升級的外交危機。朝鮮一旦作出挑釁,不但不會讓中日暫時擱置爭議,共同處理問題,反而有可能被其中一方利用,配合國內不斷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來作為採取更強硬外交姿態,甚而軍事冒險的借口,讓整個局面更為複雜難解。凡此種種,皆說明如今的形勢比以往更為凶險,導致誤判的概率也比過去高。這個時候,更需要各國決策者保持高度的理智和冷靜,加強溝通,掃除盲點,以免多年不易的和平大局,輕易毀於一旦。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